能源革命,中国不能再缺席
“我们生态环境部也深感责任重大,可以说是压力山大,天天神经紧绷,时时心中忐忑,绝不敢有丝毫、半点懈怠和马虎。”
2019年3月3日,两会的第一场“部长通道”上,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这样表示。
如此,让部长深感“亚历山大”的环境问题已成为每年两会的必答题,而这也让原本隐于幕后的新能源走到了台前——宏观层面的政策不断向该领域倾斜,这个时候,民营清洁能源企业的力量便成为了中国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关键。
作为国内新能源企业的代表,已过而立之年的汉能自然又在这波新能源浪潮中刷出了新的“存在感”:
截至目前,汉能在全球范围内累计专利申请超过10200件,2018年每天申请专利超过30件;而今年,公司计划专利申请数量达到20000件,每天60件。
但这份看上去颇为漂亮的成绩单,是否意味着在这场新能源革命中,李河君及汉能的愿景就会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故事?
新能源革命和中国的选择
事实上,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堪称“能源时代”。
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能源,世界能源形势的热点问题更是举世瞩目。有统计表明:
2020年全世界能源消费量将比目前呈倍数级增长。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世界各国能源消费量与GDP的增长程度有密切的相关性。而世界能源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结构特征,使得化石能源走向枯竭和化石能源利用对环境的污染这两个老问题依然困扰人类。
不可再生能源的全球危机下,不可置疑,我们今天再一次面临着一场能源迭代。又或者说,一个全球秩序变革机遇已然雏形初现。
马克·吐温说,历史不会重演,但会押韵。缺席了前两次工业革命并付出惨重代价的中国,这次有机会借能源风弯道超车么?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化石能源之外,最有可能“上位”的新能源——太阳能。
从可再生性和储量来看,太阳能是唯一能够保证人类能源需要的来源。世界上水能资源理论储量只有39 万亿千瓦时/年,风能资源理论储量为2000万亿千瓦时/年;而太阳能资源理论储量高达150000万亿千瓦时/年 。由此来看,正如汉能创始人李河君所描述的,新能源中只有太阳能才是代表未来的真正的能源,其它潮能、地热能、风能、水能等都是煤炭、石油等能源的补充能源,而太阳能将对煤炭、石油等实现真正的能源替代。
纵观全球能源投资及发展,太阳能这一赛道上正呈现出一种东强西弱的态势。
西方世界的太阳能研发多依赖政府投资,极容易受到政局更迭和全球大环境的影响。2010年 ,美国的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开发异军突起,使得研发规模和技术仍处于初期的新能源开发公司遭遇层层阻力。页岩气的大量开发及天然气产量的大幅度提升导致这一化石能源的价格下降,使得新能源产业竞争力相对下降。
具体以美国为例,奥巴马新政为基础的扶持措施也在2010年左右到期,例如补贴及债务担保,众多优惠政策是否延期还未确定,这种大形势下,大量的资金开始撤离,西方大量太阳能企业为了自保开始售卖专利,寻求资金。
相比西方,这一时期,以汉能为代表的中国企业非常看好太阳能的核心竞争力,并且抓住机会开始在这一领域持续发力。
从核心竞争能力来看,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的核心竞争方式与传统能源相比很不相同,其不再是资源的竞争,而是核心技术的竞争。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这一能源。
(汉能跨国并购时间简表)
作为太阳能领域的优等生,汉能一直笃定地坚信太阳能,尤其是其中薄膜太阳能的潜力。2012 年~ 2014 年,短短三年时间,汉能把四家当时拥有全球最先进的薄膜太阳能技术公司收入囊中,一跃成为全球技术领先的薄膜太阳能公司。
“太阳文化”重塑世界
如果说是三次并购奠定了汉能和中国在全球薄膜太阳能领域的“技术C位” ,那么对太阳能落地应用的探索,是汉能在能源变革的大潮中,从全球研发中手中接过的一份沉重又充满希望的担子。
任何一种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落地,最重要的都是场景整合和文化建设。汉能对太阳能的探索也围绕这两个方向展开。
从To B市场来看,汉能重点瞄准了农业和交通两个最关乎民生的领域,并在全球掀起了一场能源革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42319.html
- 上一篇:富途赴美上市首日开盘大涨23%,市值超15亿美元丨钛快讯
- 下一篇:趣店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