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迷航
撰文 / 李依蔓
编辑 / 张硕
早晨六七点钟,滴滴司机老胡穿上棉衣棉裤,绑好骑摩托车时穿的护腿,在腰间、后背和脚底贴上暖贴,带着加热按摩坐垫和装满热水的保温杯,全副武装地出门上班。
乍暖还寒的季节,北方城市保定早晚仍然寒意侵人。由于长城C30EV车门密封不严,时速开到70公里以上能明显感觉到“冷风嗖嗖往里吹”,再加上舍不得开空调,在车上坐一整天,老胡左侧大腿冷得像块冰。
在北方的冬天开纯电动汽车,御寒是个大工程。以前开捷达时,吴林杰一件小薄袄加一条保暖裤就能过冬。如今换了电动汽车,厚羽绒服和两条保暖裤都扛不住,即使穿上棉鞋,“脚丫子还是冻成了冰疙瘩”。经验丰富的司机都在车里备好了棉被,随时准备等待充电时裹着被子取暖。
他们舍不得开暖风,只好生扛着。这款号称等速续航里程370公里、综合工况续航里程270公里的电动汽车在冬天一般只能跑120公里左右,但一开暖风,实际续航会骤降至100公里以下,甚至低至七八十公里。
吴林杰心细,每次仪表盘上显示还剩六七十公里就开始准备找“奶瓶”,“都知道这车的德性”,生怕自己给“撂”半路上。上一次,他认识的一个司机就被“撂”在了距离充电桩只有10米的地方,就因为中间有个小上坡,“推都推不上去”。
这道只有10米的小坡,就像新能源汽车写在配置栏里的续航里程,看似近在咫尺,实则遥不可及。
01
不是在充电,就是在充电路上
去年9月,吴林杰和老胡几乎同时通过第三方租赁公司购买了同一款电动汽车,正式成为双证合规的网约车司机。
他们清楚地记得,长城汽车当时在发布会上明确宣称:C30EV续航里程为270公里,开着空调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行驶220公里,还剩余20%的电量,“真正的续航270公里,绝无虚假”。
当时,滴滴在保定宣布从2019年1月1日起停止向私家车派单,当地运管部门则规定只有1.6T和1.8L以上的燃油车及续航里程在200公里以上的新能源车能做网约车。在保定,滴滴系统后台只有这一款对公车型,没有其他选择。
去年7月到10月,保定有700多名滴滴司机购买了这款车,裸车价8.6万元,加上保险和其他配饰总价超过10万元。
一开始,吴林杰觉得这车买得值。一度电优惠价0.31元,晚上在家充一宿电只需11元,按照270公里的续航里程计算,他每跑一公里的成本只有4分钱。但进入深秋,事情开始变得“不对劲儿”。
才开了120公里,显示屏上的剩余里程就只有20多公里,屏幕上的“小乌龟”也亮了起来,提醒他只能以40公里的时速低速行驶。如果还不及时充电,剩余电量会飞速降至零。
老胡更惨。他有次从北京首都机场载客回保定,半路没电“趴窝”在高速公路上。所幸距离最近的服务区只有200米,他和乘客一道把车推了过去,到家已是半夜两三点了。
吴林杰找长城投诉,技术人员告诉他,空调是新能源汽车最耗电的部分,如果一直开着暖风,就算一动不动,车辆也会在4个小时后耗光电量。
可即使不开暖风,每天跑12个小时网约车也得至少充两次电。厂家原本承诺40分钟充电80%,但实际每次充电时间长达两个半到3个小时,有时充电桩附近没有停车位,还得花时间找下一个,有人调侃他们“不是在充电,就是在充电的路上”,真正拉活儿的时间只剩三四个小时。
这意味着,他一天工作12个小时,“基本挣不到什么钱”。
春天和秋天是最受网约车司机欢迎的季节。去年9月,老胡平均每个星期都能接到四五个去首都机场、燕郊、廊坊、天津、石家庄等地的大单,来回一趟就是四五百元的流水。但到了冬天,由于平台限制,他再也没接到过大单。每天在市区拉30个8元起步价的小单,总共赚250元左右,充电费用却骤增至近百元,每月还完1920元车贷,所剩无几。
一到冬天,吴林杰“根本不敢跑”超过35公里的单子。去年冬天,平台派给他一个从保定到唐县的大单,来回要跑110公里,汽车剩余里程显示为145公里,但实际上连70公里都跑不到。再说冬天跑长途单也不划算,花大半天时间挣200多元,光充电就得贴进去五六个小时和近百元电费。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际续航里程与厂家宣传相差甚远并不是件新鲜事。
有车主在网上论坛发帖,称2017版C30EV综合工况续航里程200公里,到冬季只能开到100公里以内,“开空调最多70公里”。另一位C30EV车主提车当天,就发现充满电的续航里程只有140公里,打电话给销售,对方回答多充几次才能发挥电池的最大性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45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