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共享单车下半场:从粗放运营向精细化转型

03-22 IT文章

3月19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新业态用户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对国内共享出行领域的用户押金和预付资金收取事宜作出了明确的原则性规定,也将共享单车行业发展状况再次置于公众视野中。

进入2019年,国人对共享单车行业的聚焦远不像前两年那样热切。一方面,行业发展经历了爆发、混战,目前正向着稳定有序的运行节奏看齐;另一方面,用户的共享骑行需求被大规模满足和验证后,各方看待共享出行模式的眼光也渐趋理性。

然而,与任何商业模式从诞生到成熟的过程相似,共享单车行业向正规方向迈进之时,必然要经历“攻坚克难”:在押金问题解决同时,其他发展阻碍也亟待清除。

近日,一段大量共享单车被当做废铁拉至废品回收站、垃圾处理厂被暴力处理的视频,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而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周延礼提及共享单车被暴力对待的情况时表示:“我曾经看过一个视频,堆成山的共享单车让我感觉很痛心,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同时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事实上,与此前的海量投放相比,原本应该在市场上解决用户最后三公里出行痛点的共享单车,现今正在被大量侵占或破坏,甚至产生了以共享单车为核心的灰、黑色产业链。另据了解,由于一些地方实行一刀切管理方式,对所谓的违停共享单车采取集中收缴,导致贮藏了海量运力的共享单车“坟场”出现,进一步阻碍了行业的正常有序发展。

诸多行业人士认为,共享单车的竞争已然来到下半场,精细化运营将成为各运营商赢得这场竞争的关键要务。与此同时,在企业精细化运营之外,对于暴力收车及私占破坏等现象的监管,也需要相关部门予以重视,以期为行业发展助一臂之力。

繁华后遗症

用激进两个字来形容过去两年多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可能一点都不为过。带着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使命”,共享单车行业一出生就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ofo的校园出身、摩拜的时尚生活理念、哈啰单车的轻巧便捷等等,令共享单车的优势深入人心,也成了很多人通勤的必要工具。

共享单车在2016年登陆市场之后迅速爆红,到2017年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参与者。据凤凰网科技不完全统计, 2017年下半年行业最鼎盛时期,曾经有超过60家共享单车创业公司挤进这一赛道里,与共享单车相关的公司超过200家。

在共享单车行业热闹背后,资本也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2018年中期之前,共享单车行业投融资规模超过300亿人民币,其中八成资金都流向了摩拜和ofo两家当时的行业巨头。

资本需要看到反馈,而行业的表现则是规模效应。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共享单车投放竞赛便在各地打响,获得资本助力最大的摩拜和ofo的势头最为猛烈,其他共享单车也在小步快跑。据《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报告(2018)》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共享单车累计投放2300万辆,覆盖城市超200个,其中摩拜和ofo投放量都在600-650万辆以上。进入2018年后,该数据仍有小幅增长。

与之对应,用户数据也在快速增长。据统计,全国共享单车用户从0到100万仅用了几个月,而摩拜在2017年4月就宣布日均订单量超2000万。另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共享单车用户规模趋于稳定,2018年用户规模达到2.35亿人,2019年将增至2.59亿人。

值得关注的是,先期投放过程中不同企业的不同策略,深刻影响了当前及今后行业格局的走向:ofo、摩拜从一线城市起步,快速向二三线城市下沉,属于“城市围剿农村”;以哈啰单车为代表的后起之秀,则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战略,通过稳扎稳打二三四线城市,逐步巩固了自身在全国范围内的阵地。尤其是目前主要共享单车运营方车辆投放趋缓局面下,哈啰、青桔等新晋品牌于2018年在三四线城市依然保持了一定的投放增量,不但使活跃用户数据有了小幅增长,也进一步拓宽了市场。

规模暴涨、热钱涌入、用户数据激增……共享单车行业在多种因素加持下呈现一片繁华。然而,在行业迈入规范化轨道之后,如何正视、掌控这种规模效应也应成为各个企业的发展目标。

额外之伤

规范发展是行业与企业的责任,而来自用户、监管层的某些不良态度与举措,也对共享单车行业成长有着明显的锚定效应,甚至引发“伤害”。

目前看来,用户破坏、私占共享单车现象依然是行业痼疾,而更触目惊心的是2018年陆续被爆出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共享单车“坟场”,及随意丢弃、暴力拆解、打包成废铁等黑产,正在对共享单车行业造成直接伤害。

共享单车下半场:从粗放运营向精细化转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46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