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在抖音,越“硬核”的视频越吸粉?

03-22 IT文章

专业化是你的内核,社会化是你的关键,视觉化是你的形态。找准了合适的视觉化载体,好的内容才能传播得更广。

刺猬公社 | 石灿

三月,北京,天很蓝。


一天,抖音总裁张楠送她女儿去上学,在路上,女儿突然问她,“妈妈妈妈,我觉得阳光照在我们俩的脸上,像给你和我都化了一层金色的妆,阳光是什么做成的啊,怎么这么漂亮?”

张楠当时没能用严谨的科学答案回答女儿这个猝不及防的提问,但这个问题却让张楠迸发出了另一个看似不着边际的想法:美和科学是关系?

她在查阅一些资料后发现,科学家们在从事创造性的科学发明、发现时,通常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科学本身的美,并善于把这种美记录下来。


在抖音,越“硬核”的视频越吸粉?

近期,北京朝阳门一带街角一景

五百年前,哥白尼同样关注到了太阳,并创立了影响世人的“日心说”,他曾说,在太阳系的布局中“发现世界有一种美妙的和谐”;一百年前,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会在著作中动情地描述一种昆虫幼虫的美丽,“它有六对构造精美而适于游泳的腿,一对非凡的复眼和极端复杂的触角”;三十年前,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赞美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雅致和美丽是无可争辩的”。

“在科学家们的眼中,科学不仅开拓进取和实事求是,还是令人叹服的种种美好。”张楠说,“科学的美好,是我们感情生活的组成部分,而且通常是会给我们力量那部分。”


在抖音,越“硬核”的视频越吸粉?

抖音总裁张楠

与张楠不同,一个叫段煦中年男人在面对涉及自然科学范畴的问题时,会采用亲自探访的方式,用镜头把他寻找答案的过程记录下来,赋予美学意义,他把每一次拍摄总结是“综合的科学考察”。

段煦来自一个叫NHCC(Nature History Culture Center)的自然纪录片影视团队,他会直接带着团队去南极大陆、北极冰区、南美洲、印度洋探寻一些自然现象,并从中解释相应的科学道理,动物、植物、矿物、地貌都是他镜头里的主角,“我们对每一个地点进行了记录,有这样保存非常完好的档案”,“我们NHCC的自然纪录片是把一个宏观的自然界呈现给你,是简单的、丰富的”。

从2015年开始,段煦的团队就开始把纪录片放到网上,2017年,NHCC受邀成为第八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特别嘉宾”,对短视频创作促进科学传播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总结梳理行业现状时,发现短视频平台遍地开花,用户需求非常旺盛。

“但是有一个问题就出来了,它需要强大的作品流来支持。”NHCC积累了上千小时的视频素材,段煦决定顺势而为,在2018年初,开始把他们手中的自然科学短视频推向全网,包括抖音。


在抖音,越“硬核”的视频越吸粉?

段煦

一份叫做《知识的普惠——短视频与知识传播研究报告》的资料出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报社和字节跳动之手。这份报告显示,在过去的2018年一整年来,抖音平台上海量的知识内容广受用户欢迎。知识类短视频的平均播放量、点赞量、作者粉丝数等,都远高于站内平均水平。知识类大V正在成为新的“网红”。

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主体扩大,知识的地图更加丰富——“冷”知识的“热”传播,反映了短视频传播知识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在搞笑流、技术流、可爱流、美妆流之后,知识流开始席卷抖音。

截至3月21日,一条题为“现行世界地图有太多假象”的抖音短视频,收获了185.2万个赞,播放量累计在5000万左右,有人说,“万万没想到格陵兰其实没有那么大”“以前课上教过的不记得了,不过你一说我就能理解”。

更有趣的事情发生了,不少人说,“我把你的作品全看完了”。

该视频创作者“地球村讲解员”,专注科普天文地理知识,抖音是他目前进行科普传播的唯一平台。从2018年7月发布第一条视频以来(截至3月21日),已经收获738.4万粉丝,作品累计获赞超过2851万,累计播放量超过5亿。

上述报告揭示了两个非常有趣的现象:1、知识类视频中,科普类内容最受欢迎——视频播放和点赞量最高,作者人均粉丝数也最高;2、越“硬核”的知识,越吸粉——科普类和考学类知识作者的人均粉丝数最高。

在抖音,越“硬核”的视频越吸粉?

数据图来自《知识的普惠——短视频与知识传播研究报告》

这类硬核知识怎么出现在抖音,并且大受欢迎呢?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46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