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的敌人:一场围攻的战役,正在水下上演
原标题:滴滴的敌人:顺风车出租车专车快车四面受敌
本文为燃财经(ID:rancaijing)原创
作者/ 王琳
编辑/ 阿伦
滴滴从来不缺挑战者,身处顺风车危机时尤甚。
过去一年多时间,在滴滴为安全和合规绞尽脑汁时,多家出行企业,如曹操专车、哈啰单车、嘀嗒拼车等纷纷升级为“出行平台”,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上汽、宝马、戴姆勒等车企纷纷上线自己的网约车平台,也想分一杯羹。
前赴后继的挑战者或进击处于休眠期的滴滴顺风车,或联合起来侧面包抄滴滴并不是很在乎的出租车,或凭借自己的车源优势PK滴滴的专车业务,更有胆大的直捣滴滴的业务腹地——快车。
这意味着,在业务的每一个主要细分领域,滴滴都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对手。对手们觊觎的不仅是网约车市场,更是掌握出行大数据,从而掌握未来城市出行的话语权。
一场围攻滴滴的战役,正在水下上演。
顺风车:滴滴的软肋
核心要点
2018年8月27日,滴滴顺风车宣布无限期关停,这给了竞争对手哈啰出行和嘀嗒出行机会,他们想要在滴滴的休眠期实现反超。
滴滴顺风车宣布无限期关停的第131天,哈啰开始公开招募顺风车车主。
也是这一天,哈啰宣布了最新的融资消息,领投方为春华资本和蚂蚁金服,金额近四十亿人民币。这是蚂蚁金服第五次注资哈啰。据悉,在此之前,哈啰管理层已向蚂蚁金服质押了8.52%的股权,其手里只剩下7.0244%的股权,而蚂蚁金服已经成为哈啰出行的最大股东,拥有其36.7%的股份。
哈啰对出行的野心第一次赤裸裸地展现出来。事实上,哈啰对网约车觊觎已久。滴滴顺风车宣布无限期关停后不到一个月,哈啰单车宣布升级为“哈啰出行”。这意味着哈啰不再是一个共享单车品牌,它将在更复杂的网约车市场里搏斗。
彼时的哈啰,自称其日订单超2000万次,用户超2亿,“已成为行业第一”。数据虽然好看,但哈啰整体并没有盈利。外界更普遍的看法是,哈啰做打车是得到了大股东蚂蚁金服的支持,而此前阿里旗下的高德顺风车在2018年8月宣布暂停业务。此时,趁着滴滴休眠期,在出行领域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对哈啰和阿里来说,都是个不错的选择。
为了借春运这个大场景打响第一枪,哈啰提供3000万共享基金补贴跨城出行。截至2月16日(正月十二),注册哈啰顺风车的车主总数已经突破了两百万,累计订单量超过了700万,且官方表示其数据还在持续增长中。而2018年春运,滴滴顺风车运送乘客3067万人次,相当于17万架波音737飞机的运送量。
很显然,哈啰目前的数据和滴滴过去百万级别的日订单无法相提并论,但哈啰并不是打一棒子就撤。最新的数据是,哈啰顺风车已经在全国300多个城市上线运营。
出行行业资深分析师张达(化名)告诉燃财经(ID:rancaijing),哈啰的出现将会给滴滴带来很大危险,原因很简单,哈啰的背后是阿里。在他看来,阿里需要支付场景,而出行的频次太高了,是天然的支付入口,因此阿里绝对不会放弃出行市场。这就意味着,蚂蚁金服会一直给哈啰输血。
但哈啰想要在滴滴休眠期弯道超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嘀嗒出行联合创始人李金龙认为,哈啰在用户端有优势,车主端则有比较大的软肋,如果车主和乘客密度不够,应答体验就不会好。
另一方面,蔚来资本管理合伙人张君毅告诉燃财经(ID:rancaijing),“哈啰出行最大的挑战在于两轮车的用户到四轮车用户的转化是否成功且有效,两者看似相近但内核并不相同。”
哈啰来势汹汹,但李昊天(化名),一位接近滴滴核心管理层的内部人士告诉燃财经,“我估计他挑战不了滴滴的地位,但即便抢到30%的市场份额,公司也能价值100亿美元”。
无独有偶。临近春运,嘀嗒先后推出“万人公益返乡”和“八大安全举措”等内容。其中“公益返乡”以补贴为主,于春运前三天的1 月18 日启动,并持续到春节后的3 月1 日,用户参与其中可获得中奖机会,奖品是一张200元的顺风车抵用券。
嘀嗒出行是顺风车市场早期的玩家。CEO宋中杰表示,当时也曾考虑过快车和专车市场,但由于快车业务与专车业务都已经有公司在做了,他觉得作为合法生意的顺风车才是自己的机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46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