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为何投资趣头条?
本文为燃财经(ID:rancaijing)原创
作者/ 闫丽娇
编辑/ 阿伦
3月28日,趣头条宣布获得阿里巴巴1.71亿美元投资。
根据双方协议,投资形式为可转债,年息3%,为期三年。到期后阿里有权将这笔可转债转换成趣头条的股份,价格为15美元/ADS,趣头条将向阿里发行新股,约占趣头条股本的4.0%。
受此消息影响,趣头条股价一度大涨,但又迅速回落。
阿里与趣头条为什么选择联姻?有电商行业分析师认为,相比阿里去年的千亿总投资额,阿里“借给”趣头条的1.17亿美元其实并不能说明太大问题。但是,对于缺下沉流量的阿里和缺变现通道的趣头条来说,合作的战略意义大于融资意义。
趣头条招股书显示,腾讯目前是其最大的外部股东,持有趣头条542万普通股,比例为7.8%。继B站、小红书之后,趣头条为什么同样选择被阿里和腾讯共同下注?
阿里渴求下沉流量
下沉市场蕴含流量富矿已经成为普遍共识。
趣头条与拼多多、快手,并称“下沉市场三巨头”。
拼多多的获客成本大幅低于淘宝与京东。2016年底聚划算与天猫合并,低端商品拼团市场出现空白,通过拼团和砍价的病毒式传播,拼多多低成本地获取了大量用户。
拼多多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12个月间,拼多多GMV达2621亿元,活跃买家数达3.44亿,成为中国第三大电商平台。
趣头条同样从下沉市场切入,借人口流量红利及独特的运营模式迅速崛起。财报显示,趣头条在2018年第四季度平均月活跃用户达到9380万,平均日活跃用户达到3090万,日人均使用时长达到63分钟。
据淘宝总裁蒋凡介绍,到2018年底,淘宝的移动月活用户比一年前增加1.2亿。新增用户主要不是从城市而来,而是淘宝加速下乡渗透获得。淘宝在低线级地区为主的短短一年的用户增长,相当于中国一线城市和重点新一线城市加起来的人口数量,下沉市场已成为手淘商家巨大的增量市场。
2018年以来,淘宝加速向下沉市场渗透,自建了三个下沉渠道。定位大品牌和高价的聚划算、主打性价比和小商品的便宜购,还有一个手机淘宝即将上线的“特卖区”功能。特卖区以“性价比”为最大卖点发力下沉市场。据了解,手机淘宝特卖区已经进入灰测阶段,该功能将于今年4月中旬正式上线。
这反映了阿里本身流量的匮乏,与光微信一个应用就拥有10亿月活用户的腾讯相比,流量一直不是阿里的强项。
10亿多人用微信,时间就在微信,微信自然有了更多商业机会。有关数据显示,2017年6月,阿里系APP使用时长占比为6.7%,2018年6月下降到6.4%。阿里在用户时间抢夺上没有强势应用,所以,阿里一直在通过外部投资补齐短板。
另一方面,淘宝的流量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自产自销的状态,通过卖家在淘宝站内投放的广告变现。后来淘宝的流量路径从封闭的“自有流量消化”转换为“多渠道综合流量导入”。趣头条只是阿里众多渠道中的一环。
阿里2018财年年报中明确提出,不会出于纯粹的财务原因进行投资和收购,而是侧重于加强阿里的生态系统、创造战略协同效应。阿里内部对战投部的定位,是通过投资的手段配合集团战略,讲求中心化投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流量、用户和技术。
去年7月,阿里先后完成了两笔投资,入股分众传媒和投资苏宁体育。前者目前是楼宇广告的头部玩家,覆盖300个城市的2亿城市中产。而和优酷合作的苏宁PP体育有国内最大的足球体育赛事版权。
阿里为缓解“流量之困”,密集投资了社交、内容等多个场景。就在入股分众传媒的前一个月,阿里还先后投资了小红书和宝宝树。小红书和宝宝树都是社区电商模式,通过社区内容对精准用户产生社交黏性,并引导用户决策。有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11月,阿里巴巴在2018年的投资数量共96笔,投资活跃度超过很多一线VC。
外界曾多次谣传,阿里期望与“新巨头”今日头条有更多合作,但目前头条的估值已经超过600亿美金,头条对于阿里来说,也许太贵了。同时,张一鸣也多次公开表示,不愿站队。根据趣头条披露的数字,公司的月活和日活用户数量在国内内容聚合APP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今日头条。
趣头条渴求流量变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48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