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三巨头,如今在忙什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脑极体
上周,AI圈最大的事情,没有之一,就是图灵奖,终于终于,终于颁给了深度学习三巨头。
关于Geoffrey Hinton和他的两位学生Yoshua Bengio、Yann LeCun的故事,在消息出来后的几天里,理所当然完成了刷屏。
即使AI从业者和爱好者基本已经对这三位的事迹耳熟能详,但他们“高举着火焰,冲过了最黑暗的时代”的英雄主义情结,还是能够轻易让远离AI世界的人们动容。
“三巨头”和深度学习的经历,事实上是一幕从学术边缘开始,在产业狂欢中自证,再回头征服主流学术界的故事。起伏线索简直比好莱坞大片还要好莱坞。
然而现实人生和电影最大的区别或许在于,电影可以在高潮处戛然而止,留给观众意味深长的壮美。但生活还要继续,日子还得过,AI还得发展。深度学习并不会因为图灵奖的到来而画上圆满的句号。
如果说三巨头在全世界都不相信深度学习时的执拗,最终换来了图灵奖和一句句“泰斗”的赞美声;那么我们今天更应该留意的,或许是在深度学习如日中天的现在,三巨头又在忙活着什么?他们现在所忙的,是不是又映射着AI的未来?
咱们不妨换个角度,不说他们可歌可泣的当年,而是聊聊三巨头的现在。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并不打算把三人及团队的每一篇论文都整理出来,而是希望从他们在AI爆发之际的选择,读出些许关于深度学习未来走势与先天不足的底层规律。
Yann LeCun:产学候鸟与AI圈鲁迅
三巨头中最频繁活跃在大众视线里的,是Yann LeCun。
为什么很多不认识Hinton的人也认识Yann LeCun?这个AI界的未解之谜有很多解释。
不靠谱的解释包括,Yann LeCun这个名字非常适合写成杨丽坤,所以好记。再比如说他的招牌式笑容很容易让人觉得AI没那么枯燥。
Yann LeCun,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而靠谱的解释是,Yann LeCun是三人中进入产业世界程度最深的那一位,甚至一度被视作AI科学家走向商业世界的代表人物。
2013年,Yann LeCun突然加入Facebook是一件非常有爆炸力的事。大家既不理解Facebook要AI科学家干嘛,也不明白Yann LeCun去一个社交媒体做什么。
来到Facebook之后,Yann LeCun一手创立了FAIR。这不是个律师事务所,而是Facebook人工智能实验室。
必须要承认,作为FAIR一把手的Yann LeCun,在那几年间是有不少作为的。比如大幅度提升了Facebook的自动化运营能力,提高了广告等Facebook生命线的智能化程度。而另一方面,充满理想主义精神和学者气息的Yann LeCun还把FAIR搞成了硅谷最有乌托邦味道的实验室之一。
在Facebook,FAIR的专家们关注那些天马行空的前瞻性技术,以及AI如何在未来造福全人类。在扎克伯格的默许与支持下,FAIR的红火甚至一度被认为是硅谷的工程师文化要向科学家文化交枪。
此外,Yann LeCun个人魅力也成为Facebook快速招到顶级科学家的利器,5年中,FAIR扩大到6个办公地点,有近100名研究员。与吴恩达、李飞飞并列,Yann LeCun也被称为由学校到企业的三位AI明星之一。
但随着团队规模的不断扩大,Yann LeCun作为理想派科学家,逐渐暴露出了团队管理能力的不足。加上2017年Facebook风雨飘摇,在整体业务改革之后,业务线开始向FAIR索取更多直接的、有助于提升业务质量或者变现能力的技术——而这并非Yann LeCun所愿与所长。
始终保留着纽约大学教职的Yann LeCun,在2018年1月宣布辞去了FAIR负责人的职务,转向幕后担任首席科学家。而这也被外界解读为一个信号:似乎和吴恩达、李飞飞一样,顶级科学家真的不那么容易在大企业高管的位置上长治久安。
而在产业的探索之外,Yann LeCun的另一个人设,堪称AI圈里的鲁迅——路见不平一声Twitter,该骂你时候绝不休息。
不少人感觉Yann LeCun有点过于“好作惊人语”,但其实要看到更大的背景在于,今天围绕着深度学习到底是什么,未来会怎么发展,以及AI有没有用等一系列问题,滋生出了无尽的争议。
而作为AI行内最大的明星之一,Yann LeCun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有义务出来正本清源。
让咱们回顾一下让Yann LeCun启动开怼模式的三件事:
1、对著名的人形机器人,全球首位“机器公民“索菲亚。Yann LeCun怒斥其为 “彻头彻尾的骗局”“完全是胡说八道”。在Yann LeCun看来,所谓索菲亚不过是一具放录音的模型而已,对它的“物体崇拜”会让人们觉得AI就是在变戏法。真正的AI想要达到婴儿甚至动物的智商,还要走很远的路。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49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