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高管大换血背后:新老派系两股势力的此消彼长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高管末位淘汰、一个月3位CXO离开、要求淘汰三类人……这与印象中的那个京东有点不太一样,依稀记得在去年上半年,刘强东出现时的画风还是——“我们永远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兄弟”,“只要县长的工资涨了,我就给你们涨工资”。
开年伊始,京东大方承认将末尾淘汰10%的高管,一个月之后,CTO(首席技术官)张晨、CLO(首席法务官)隆雨、CPO(首席公共事务官)蓝烨接连宣布离职,虽然离职公告都都将离职原因指向“个人和家庭原因”,但仍不免让人与高管末位淘汰联系起来。
昨日,京东再次抛出一则人员变动消息,宣布将实施核心高管轮岗计划,两位老臣王笑松和胡胜利将被调任其他岗位。关于轮岗可以有两种解读,要么是软下课,要么是为公司培养后备力量、平衡内部多方势力。
目前还很难判断这波高管轮岗的属于哪一者,毕竟前者有沈皓瑜、隆雨的离开做参照,后者有阿里、华为的轮岗制珠玉在前。
京东历史上的轮岗
阿里和华为算是互联网圈执行轮岗制颇具代表性的两个。在阿里,上到管理层,下到普通员工,每年都会有内部轮岗。
关于轮岗的作用自是不必多说,在《阿里巴巴三板斧》中曾这样说道:
第一,轮岗可以解决高管在工作过程中的职业倦怠问题,会让员工在公司工作的时间更长。互联网公司的员工流失率本就很高,轮岗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可以让企业文化得到传承。虽然是转岗到新业务,但员工本身是“老人”,可以自然而然地保证了企业文化的有效传承。反过来想,如果每个新业务都招一群新人,则很可能会导致公司文化出现裂缝。
而还有一点没有明说的好处是,轮岗还能平衡公司多方势力,防止“山头林立”的情况,阿里和华为都曾用这一招去“削平山头”,京东亦然。
京东第一次引入轮岗制度是在2013年,在这次轮岗中,京东市场部原高级副总裁程峻怡被调至负责京东POP开放平台,而京东老将徐雷重回京东,担任市场高级副总裁一职。
在2011年之后,处于高速扩张期的京东吸纳了一批职业经理人。一边是跟随刘强东多年的老臣,另一边是空降的外来高管,两方人马遇到一起自然少不了一些摩擦。2012年年中,负责物流仓储的副总裁姜海东、负责战略发展的副总裁乙壤月的前后离职,就是代表性事件。
而这次的轮岗制度一方面帮助京东平衡了公司新老更替所带来的波动,还让京东完成了一次血液更替。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轮岗中,实际发生职位变动的只有程峻怡一人,而徐雷接替了原来由程峻怡负责的业务,程峻怡说是轮值,实则是被降职,随后不久,程峻怡从京东离职。所以这一次的轮岗,某种程度上也是打着轮岗的名义进行高管更替。
2016年10月,京东再次搬出轮岗制,直接原因是当时震动业内的10大腐败案件。这次反腐案件起因是京东商城服饰家居事业部奢侈品部总监栾霁的违规受贿,随后牵出的一系列利益腐败链条让刘强东震怒,下令严查腐败违规。
为从源头杜绝腐败问题,京东开启了新一轮的轮岗。涉及超过10个部门的关键岗位:包括各业务线总监及以上管理层,覆盖全部二级及以上部门。
在这波反腐行动后,2018年之后,京东又效仿华为开始在京东商城启用轮值CEO制度,而自沈皓瑜卸任之后,京东商城CEO的职位已经空缺了两年之久。紧接着在年底,京东商城内部宣布了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在这次调整中,徐雷被放在了愈发重要的位置上,多个事业群负责人均向其汇报。
虽然“二号人物”呼之欲出,但在外界看来,京东的轮值CEO制度终究还是轮不起来,在频繁的高管更替中,放眼望去,在京东挑不出几个能被放到轮值CEO位置上的人,“铁打的刘强东,流水的高管”,始终是京东避不开的灵魂拷问。
两波势力的此消彼长
曾有人这样评价京东:“虽然发展了这么多年,但从本质上来看京东各方面还是感觉像一个创业公司,但由于京东的发展速度太快,在快速增长过程中京东喜欢引入职业经理人,但由于刘强东个人领导风格过强,在合作过程中需要磨合,而其中也伴随着很多调整。”
如今,京东的高管团队页面上,只剩下包括集团CEO刘强东、京东商城CEO徐雷、京东物流CEO王振辉、京东CSO廖建文、CFO黄宣德、CCO为李娅云在内的6位高管(隆雨的介绍还没从页面中撤下、新任CHO于睿的资料还未加入)。
事实上,这并不是京东第一次出现高管大规模流动,在4年前的此时,也曾上演过类似的场景。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50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