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的人口黑洞
虎嗅注:中国老龄化加速和出生率下降正在成为中国当下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梁建章作为人口学家,他长期关注中国人口结构问题,长期以来他和他的写作搭档黄文政经常合写一些文章来大声疾呼。今天,二人又合写了一篇,文章认为,在暂时性的堆积反弹趋于结束之后,未来的二孩人数很有望减半,致使生育率可能降至1.2以下,中国的生育率排名比我们想象得还要低。
本文作者:梁建章、黄文政,虎嗅获授权后发表,亦可关注梁建章的个人公众号“绕梁说”。
再多的人口也会被低生育率黑洞吞噬,最后导致文明的衰亡。
根据2018年出生人口推算,中国目前的生育率大概在1.46左右,也就是平均每个妇女生1.46个小孩,远远不到2.1左右的更替水平。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生育率很大一部分来自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生育堆积,也就是在最近两三年里,跨越多个年龄段的很多育龄妇女集中释放过去受到政策限制的生育意愿。
这个判断可以从2018年的新出生人口中,二孩数量多于一孩的现象得到印证。由于生育一孩后才能生育二孩,所以稳定情况下,二孩数量会少于一孩。而且按目前的生育意愿,有了一孩的母亲中大概只有一半会生育二孩。所以在暂时性的堆积反弹趋于结束之后,未来的二孩人数很有望减半,致使生育率可能降至1.2以下。
中国生育率排名比想象更低
那么,中国的生育率在全球又会排在什么位置呢?
2016年,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在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13个国家的生育率低于1.4,只有韩国和新加坡两个国家的数据低于1.2。日本长期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但最近几年大力鼓励生育的力度,已经将生育率提升到1.45。相比之下,欧洲的平均生育率是1.6,美国的生育率是1.88左右。
由于全面二孩带来的堆积反弹因素,中国目前生育率暂时还不是世界最低,但长期来看,中国低生育率问题会是世界之最。这是因为在中国,城市居民和高学历人群的生育率比其他国家要低得多。对于任何一个工业化国家来说,城市人口和高学历人口都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也是未来生活方式的引领者。随着中国进一步城市化和教育水平的提升,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中国的生育率大概率会跌至世界最低水平。
表1:不同国家的城市生育率及本科以上女性生育率对比,表中生育率指总和生育率,数字为可查询到年份的数据。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日本统计厅、韩国统计局、英国统计局、美国人口普查局、世界银行、网络资料等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国2010年的全国生育率为1.18。
由于普查年份的生育率有偏低的倾向,当时的真实生育率或许会略高于数据显示的水平。不过,如我们前面所分析,随着全面二孩堆积生育释放完毕,中国的自然生育率很可能会低于1.2的。也就是说,尽管1.18的数据未必能真实反映2000年的生育率水平,但却可能适合于衡量目前中国的自然生育率,其背景是目前生育主力90后的生育意愿显著低于2010年前后生育主力的80后。
基于这点,我们在下面的分析中采纳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来反映中国目前不同人群的生育状态。
城市化与受教育水平趋势:未来中国生育率将世界垫底
如表1所示,北京的生育率为0.71,而上海的生育率也仅有0.74。不仅远远低于欧美的大城市如纽约和伦敦,也低于日韩的大城市如东京和首尔。中国二线城市的生育率虽然略高于一线城市,但也不到1.0。例如,天津市2010年生育率仅有0.91,沈阳市2013年生育率仅有0.89。
除了城市化水平之外,整体人群的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生育率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受教育水平越高,生育率越低。这个现象可以归为两大原因:一方面,受教育时间的延长,缩短了女性生育的时间;另一方面,教育水平的提高,也增加了家庭抚养孩子的机会乃至实际成本。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受过小学、初中、高中教育的女性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6、1.35、0.91。特别是,中国受过大学专科、本科教育女性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仅有0.83和0.79,不仅远低于欧美高学历人群的生育率,也低于日韩的高学历人群生育率。
相对于2.1的更替水平,0.7的生育率,意味着每代人减少2/3,下一代人只有上一代的1/3,两代人后只有1/9。也就是说,如果任由这种水平的生育率持续下去,中国绝大多数城市居民和高学历人口在两代人后将绝后。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51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