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没有996
作者| 杨泳洁 编辑| 安心
“Offer我已经发了,但CEO至今还没审批,很尴尬。”
林琴是一家互联网生鲜电商公司的HRD(人事总监),一手搭建了公司的人才体系,公司大部分员工都是她亲自招进来的,两年半以来她第一次因为候选人的年龄问题和CEO陈琛产生了严重分歧。
林琴这次招聘的岗位是高级运营经理,公司虽然拿到了拼多多的融资,但规模尚属于发展阶段,因此并未开出太高的薪水,但因为要面向VIP客户,要求相对来也不算低。
多方筛选之后,林琴选定的候选人柳荫有多年大型电商及生鲜产品的运营经验,对服务高端客户也有独到见解,工资开价不高,林琴觉得性价比非常合适,而且能加入她们公司算是从大厂“下嫁”到小公司。但这个候选人被CEO陈琛一票否绝了,理由只有一个——候选人年纪太大,超过了35岁,而且是已婚女性,尽管对方是丁克。在实在没有其他合适人选的情况下,他宁愿聘用一个水平差一些但年纪轻的人。
林琴颇感无奈,其实除了管理岗,公司早就停掉了35岁以上候选人的招聘。确切地说,她们的候选人都在32岁以下,因为目前劳动合同通常一次性签三年,32岁的人再干3年正好满35岁,合同到期后企业可以选择解约。但目前35岁的候选人如果签3年合同,到期时候选人就已经38岁了,严重超纲。按照年龄推算,目前在35门槛上徘徊的是1985年左右出生的人,如果红线设定在32岁,对标的是1988年左右出生的人。而目前风华正茂的90后也已经有人走到了30岁的关头。
图片来源:采访对象提供
这位候选人的遭遇让林琴自己也心有戚戚。目前她们公司有大约一百名员工,平均年龄不到30岁,超过35岁的只有三个,包含了两位股东和她。
以林琴的年纪,一旦失业找工作很困难,因此她自己也是心有戚戚焉。关于下一步职业规划,她并没有清晰的想法,眼下只能过一天算一天。大多数人22岁左右大学毕业,如果35岁就在职场被封顶,意味着将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几十年里压力山大,毕竟没有多少人能在这之前就能把一辈子所需的养老钱和孩子未来的教育费赚足。
前段时间,为防止家人因病致贫,林琴给老公和儿子在香港购买了重疾险;她自己的保险还有待体检后再推进,由于长期在互联网企业熬夜、加班,她惧怕体检,生怕查出什么大毛病。而房贷和双方四位老人的赡养也让她身心疲惫又不敢有丝毫松懈。
唯一庆幸的是HR这个职业可以做很久,以她目前的人脉可以做到45岁左右。此外,她还拥有心理咨询师证书,“万一失业了,我就去做心理咨询师或职业规划师。“但对此,林琴并不确定自己能否做的好。虽然现在拿着高薪,但她反而开始羡慕起了老家那些在事业单位任职的同学们,铁饭碗可以一直啃到老。而曾经,这些都是她看不上而主动放弃的方向。
今天,坚持主张给同龄人发offer,或许也是林琴对互联网人中年危机的一种反抗,从这个角度讲,她并不是老板眼中理性、优秀的HR。
简历投了几十封,个个石沉大海
“互金真是坑死人”,游琅说。
他之前是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的风控人员,由于行业大调整,公司进行了40%左右的人员优化。重点优化对象有两种:工资高的人和试用期未转正的人。他所在的部门原来共有7人,需裁掉3人,施琅本以为自己业务熟练,不会被裁,但部门有两名孕妇不能裁,施琅又是仅次于部门总监工资第二高的人,在这调整中他就变成了被优化的对象。
事实上,2018年,“失业”几乎成了笼罩在所有职场人心里的阴霾。在36氪与清华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民智国际研究院共同发起的《创业者生存现状调查》中,29.41%的创业者为了抵御寒冬,决定“减少招人,或不再招人”;而已经有过裁员行为的公司,占比达到四成。
图片来源:36氪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51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