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美媒专访任正非:愿意向苹果销售5G芯片

04-17 IT文章

导语:

近日美国财经媒体CNBC记者阿尔琼·哈帕尔(Arjun Kharpal)专访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专访中,任正非谈到了自己的创业历史、欧洲市场、特朗普、科技行业,还有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任正非说,早年的创业经历让华为重视科研与产品,未来将会对5G、边缘计算和云计算技术做更多投资。

在谈到技术对社会影响时,任正非认为,人类将有能力控制人工智能,所以不需要太过担心,否则会妨碍科学发展。同时科技巨头应受到透明的监管,但其垄断可以造福世界。

在谈到欧洲市场时,任正非表示,欧洲市场的客户十分了解华为,而在谈到特朗普时,任正非说,特朗普是伟大的总统,但在吸引外国投资这件事上,需要更多考虑。

他还表示,华为愿意向苹果出手5G芯片。

以下为访谈主要内容:

谈创业史:紧抓科研与产品

哈帕尔:任先生,您在30年前拿5000美元创办了华为。当时,您是怎么想的呢?您在那会对公司有什么样的期望?

任正非:我刚创办华为的时候,我们那会还不是很明白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国家希望改革,打开国门。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真正了解这一决策的重要意义。

当时,我所在的工程部队被裁军,而市场经济在中国逐渐成形,或者说至少在沿海城市是这样的。这些城市逐渐摆脱了先前的计划经济模式。

从军队转到深圳,让我觉得十分不适应。当然,后来深圳发展成为了改革开放的前窗。我当时真的一点看不懂这所谓的市场经济,所以我在一家国有公司工作的时候,犯了一个致命错误,结果就是被开除了。开除后,我该做什么?我没有一点头绪。

但那时候我有一种模糊的感觉,通信行业即将迎来井喷式发展。因而,我开始在这个充满潜力的市场里寻找机会。

我们原本只打算生产一些比较好卖的小东西。我们并不知道这些小东西,其实是为了互联整个城市、乃至整个世界而设计的,因此我们的产品需要标准化,否则我们将无法进入网络设备行业。

我们选择了一条艰难的道路。行业的要求非常高。我们公司当时还特别小,几乎没有资金或技术。困难就摆在眼前。

在学校的时候,我主修的是建筑学。但我也自学了电子技术,比如模拟技术、模拟自动化控制等。模拟控制的主要形式是“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我离开部队那会,186、286和386已经主宰了计算机世界,我早已跟不上时代步伐,但我还是得找到一份工作养活家人。

我当时太天真,理所当然地以为可以在这个大行业里捞金。我并未意识到,通信行业是如此地残酷。

然而,世上没有后悔药。我当时筹集了2万多人民币,来支付创办公司所需的各种费用。当我拿到营业执照后,我早已身无分文。我们已经没有退路,重新创业。所以,我们只能咬紧牙关,硬着头皮前进。

哈帕尔:您曾在部队服役,也经历过像饥荒这样的艰难时刻。您从这些经历中学到了哪些后来帮助您创办华为并指导您人生理念的东西?

任正非:当时爱立信的规模已经十分庞大,相比之下,华为还是条“毛毛虫”。20年后,爱立信当时的首席执行官问我,市场进入门槛那么高,当时你是哪里来的勇气选择的通信行业。我告诉他,我其实并不知道进入门槛有这么高,只是一旦选择了这个行业,就没有回头路了。

我经历了中国的困难年代,以及后来的经济复苏。我还参加了一个从法国进口设备的大型项目。这些经历教会我,如何挺过艰难。我年轻的时候,我没有什么理想。穿好看的衣服或者谋求深造不是我想要的。我只想吃饱肚子,这就是唯一的理想。

参军后,我的任务是在中国东北的一个城市辽阳建立一家化纤厂。工厂的设备来自法国,当时它也算得上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具有高水平的自动化控制。

那时候,辽阳的冬天最低气温可达到零下20摄氏度。我们住在一个仅能挡风的土坯房里。每晚,我们轮流为暖炉添柴加火,要是这个暖炉灭掉的话,我们都得冻死。白天,我们就在那里建设高度现代化的工厂。你看,对比是如此鲜明。

对我来说,这是一次令人兴奋的经历。那时候,中国仍处在不稳定时期。国家尚无闲暇关注技术和知识。但我们的项目却亟需技术和知识。生活在如此极端苛刻的条件下,从事于这样一个高度现代化的项目,对我而言真的是一个独特且振奋人心的经历。

那时候,我们不能使用国外的测试仪器。但中国又没有自己的测试仪器。所以,我就自己发明了一种。今天,我制作的仪器可能算不上创新技术,但在那时,真的是一项很好的发明。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52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