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华15年、市场份额不到1%,亚马逊电商如何一步步失速中国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3个月后,亚马逊将正式关停第三方卖家服务。
今日凌晨,路透社最早透露了一则消息,称亚马逊计划在7月中旬前关闭其在中国国内电商业务,以及“亚马逊预计将在未来90天内关闭物流中心,并逐步减少对中国内销商户的支持。”
此后,亚马逊中国的一则声明做出了官方回应,但并未明确回复中国电商业务是否全部关闭。回应称,“亚马逊将于2019年7月18日停止为亚马逊中国网站上的第三方卖家提供卖家服务......我们将继续投入并大力推动亚马逊海外购、亚马逊全球开店、Kindle和亚马逊云计算等各项业务。”
也就是说,中国消费者将无法购买第三方卖家商品和服务,但依然可以通过亚马逊中国APP获取“海外购”商品。
钛媒体认为,电商业务关闭,是亚马逊调整其在中国的业务重心的一个重要信号。
此前两天内传闻不断,而对于该消息,大多数中国用户的第一反应是,“还好Kindle留下了”;而对于亚马逊中国电商业务,消费者没有过多留恋,也侧面反映出亚马逊中国电商业务多年来“没有存在感”的窘境:入华15年,其市场份额仅有0.6%。
不过,亚马逊内部人士向钛媒体表示,“海外购肯定是保留的,因为一直在专注做跨境。”
至于2019年业内爆出的“网易考拉或将合并亚马逊中国海外购”一事,亚马逊中国官方表示“不予回应”。
亚马逊中国:电商业务大收缩
与京东商城等平台的业务类似,亚马逊在国内的电商业务也包括了国内自营电商、商家入驻、海外购这样几部分,而近些年亚马逊中国更多的把在中国的电商业务重心放在海外购上,从亚马逊的官方介绍就可以看出:
“亚马逊在中国布局的核心战略业务包括以亚马逊海外购和亚马逊全球开店为中心的跨境电子商务,涵盖纸书、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和电子书的亚马逊阅读,亚马逊物流运营和亚马逊云计算服务(AWS)。”
作为一个市值万亿,占据美国电商市场半壁江山的零售巨头,虽然在全球其他市场呼风唤雨,但在中国市场却始终没有什么声量。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的数据,亚马逊在2018年以47%的份额保持着其在美国电商市场的主导地位,排在他后面的eBay、沃尔玛,仅有6.1%和4.6%。
但切换至中国市场,对比十分强烈。
按照Analysys易观2018年Q4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报告中的数据,天猫、京东分别占据了61.5%、24.2%的份额,而亚马逊只有二者的一个零头——0.6%,甚至排在晚入局B2C电商的苏宁、唯品会、国美之后。
伴随着中国市场的表现不佳,亚马逊中国的重心逐渐转移。2014年开始,亚马逊逐渐将大部分精力投入跨境业务,上线亚马逊海外购商店——接入其在全球包括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多站点的海外商品。
为了给海外购进一步铺平道路,亚马逊还在2016年10月将 Prime 会员服务这一模式带到了中国。
Prime会员服务,为中国地区消费者提供了两点便利:可以实现全年无限次的免费配送;同时送达速度也更快,可以从原来的十几二十天加快到5-9个工作日。
在跨境业务的“进”之外,“出”也是亚马逊想要突破的一块。
早在2012年,亚马逊就在中国推出“全球开店”服务,想要帮助众多中国商家走出去。中国卖家可以通过入驻亚马逊美国站、德国站、英国站与日本站等多个站点,来直接对接欧美日超过百万企业和机构买家。
“跨境电商是亚马逊中国的核心业务之一,而亚马逊海外购与‘全球开店’则是驱动这一业务发展的双引擎。”亚马逊中国区总裁张文翎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描述海外购与“全球开店”对于亚马逊中国的价值。
相比于整体B2C,亚马逊在跨境市场的表现确实略好一些,根据易观的数据,亚马逊海外购在2018年Q4的的市场份额是6%,位列第五。
伴随着业务重点的转移,亚马逊内部也开始了一系列调整,而关于亚马逊要退出中国的传言也是甚嚣尘上。
去年3月,曾有媒体报道称,亚马逊在中国大幅压缩库存和仓库面积。在一篇名为《亚马逊中国的危机,或撤出中国》的文章中有着这样的描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52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