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编剧纷纷解雇经纪公司,国内编剧何时才能底气这么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文创资讯
近日,由于1976年签署的《艺人管理基本条约》到期,美国编剧工会与艺人经纪协会打起了“口水仗”。
美国编剧工会认为经纪公司将编剧们“打包”推销的行为,违反了为编剧争取最大利益的原则,而经纪公司则认为这是他们目前的基本商业模式之一。由于两者意见相左,最终也未能谈拢。
于是,在编剧工会的要求下,好莱坞的王牌编剧们,包括《杀手信徒》《灵书妙探》等作品编剧阿列克斯·霍利、《辛普森一家》《马尔柯姆的一家》等作品编剧杰伊·库根,以及巴顿·奥斯瓦尔特、大卫·西蒙、肖恩·瑞安、迈克尔·舒尔等纷纷在推特上发表声明,正式解雇他们的经纪人或经纪公司。
高度专业化的美国编剧行业
在美国,从事电影行业的人员有几十万之众,工种也是多种多样,几乎每个工种都能找到对应的工会,美国编剧工会就是众多工会中的一种,也是与演员工会、导演工会等并列的核心组织,其每年颁发的剧本获奖者得主,也是奥斯卡奖的重要参照。
成立于1921年的美国编剧工会,几乎囊括了电影、电视剧、脱口秀等各种类型娱乐节目中的编剧人员,其在“集体谈判”和“基础协议”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如果工会没有集体谈判的力量,就不可能达成基础协议;而基础协议恰恰是好莱坞工会制度之精髓。
一般情况下,好莱坞的工会组织包括美国编剧工会等会定期就会员们的权益问题与美国影视制片人联合会展开谈判,谈定一个基础协议。而如果谈判破裂,各大工会则会不惜发动集体罢工的形式给对方施加压力。
早在2007年,美国编剧工会就曾经组织过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罢工,导致当年众多电视系列剧集推迟播出,几部好莱坞电影延期首映,甚至连金球奖都不了了之,直接给洛杉矶带来高达32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该事件成为美国电影学会2007年度“重要时刻”榜首。
可见,在好莱坞影视行业,编剧工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为编剧的利益代言,有效避免了编剧以个体对抗强大的制片公司。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美国编剧工会的谈判与施压对象是美国经纪代理协会。该协会是从事演艺经纪的公司组成的非盈利行业联盟,负责协调其成员与演员协会、导演协会及编剧协会等工会的关系,商定经纪代理的规章制度及薪酬办法等。此次二者因为经纪公司的“打包”推销而产生的摩擦。
不过,不论此次编剧工会与经纪代理协会关于“打包”推销的“口水仗”谁能打赢,单纯从商业化的角度来考虑,可以看到,美国的专业化水准已然比国内的编剧行业及编剧经纪高出许多。
国内编剧经纪逐步发展
美国编剧协会与导演协会、演员协会并驾齐驱,可以有效地保障其会员的权利,争取最大的利益,这也是契约精神以及编剧中心制的好处所在。
与在美国编剧工会“庇护”下的编剧们相比,国内编剧们的日子就没有那么好过了。在以导演、制片、甚至演员等为中心制的中国影视市场上,编剧们的工作模式、话语权等经常遭受挑战,编剧经纪的发展也是十分缓慢。
不过,随着国内影视市场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影视工业化的进一步成熟与行业工种的进一步细分,再加上剧本的需求量逐渐增多,编剧工作室、经纪公司以及以编剧为核心的互联网平台不断涌现,为编剧经纪的进一步职业化带来契机。
编剧工作室。这些往往是由知名编剧创立,以师傅带徒弟或经纪签约的方式存在,如于正工作室、刘和平(上海)影视文化工作室等;
编剧经纪公司。这类是专门以“剧本版权开发和编剧经纪”为核心,如喜多瑞、译心文化等;
以编剧为核心的互联网平台。这类平台上,编剧可以注册、投递剧本,平台则可以为编剧提供经纪、培训、版权注册、维权等服务,如编剧帮、如戏、云莱坞、推理plus等。当然,还有一种是编剧加盟一些影视公司进行合作等。
可以说,随着国内影视工业化的进一步探索,作为影视生产链条中的重要一环,职业编剧经纪在中国有很大的空间。编剧经纪的存在可以帮助编剧行业更快地实现职业化与规范化,影视资源配置也能更加的优化,这对编剧及经纪公司来说是一种双赢。
编剧经纪职业化有待提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53092.html
- 上一篇:国外用户退货神奇一幕:竟收到10部新机
- 下一篇:5G能否满足超低时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