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氪分析 | 走,去东南亚开厂?
智氪分析资深分析师 | 刘一鸣
无论是在泰国的罗勇工业园,还是越南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随处可见最近几年涌入的中国企业,他们生产从木制家具、电缆到小家电。这些企业或是为了低廉的人工、土地成本,或是为了便宜可得的原材料,纷纷在东南亚国家设厂。
2018 年,中美 贸易摩擦成为全球贸易和经济的核心不确定性因素。在此背景下,更多中国企业为了规避贸易壁垒来到东南亚。
走,去东南亚开厂
“真正开始在海外建厂,是在去年3月。从中美 贸易摩擦一开始,我们就知道即便贸易战平息,美国还会不断出现新贸易壁垒的可能性,为了规避这个风险,我们选择在泰国建厂。”喜临门(603008.SH)国际业务中心负责人张秀飞说。
这家A股上市的床垫企业,专注于睡眠市场,2017年营收31.87亿元。喜临门代表了一批去年出海建厂的中国公司,这些公司的大量订单来源于美国,进入贸易管制名单意味着多加十分之一甚至更多税费,除了贸易 战的影响,美国的反倾销政策也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利剑。
在美国的贸易政策中,东南亚诸多国家被承认是市场经济国家。喜临门所经营的床垫也一度被列在由中美 贸易 战导致的制裁名单中,对于这样的中国厂商来说,去东南亚建厂以绕开贸易壁垒成为了最优选。
喜临门立即组织了一次调研,把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印尼都考察了一遍,最终选择了在泰国建千万美元的新厂。“总体来看,各国都有各自的优劣势。”张秀飞说,其中柬埔寨是人力和土地成本最低的国家,但柬埔寨对采购商来说,是一个相对有政治风险的国家;越南是供应链最完善的国家,但因为太多人中国企业去越南,所以越南面临被美国新一轮反倾销的可能性最大。
泰国是被美国承认的市场经济国家,所以产生贸易壁垒的可能性是最低的;马来西亚的各项成本较高,因为马来西亚的人均GDP就比泰国高40%;印尼最大的优势是人口多,但短期看印尼的基础设施还是很差的,特别是交通,如果短期想快速做起来,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如同曾经美国对中国洗衣机产业的反倾销反补贴,德意志银行在一篇研究报告中指出,历史表明当美国对中国洗衣机征收反倾销反补贴税后,中国对美国洗衣机直接出口萎缩,但中国对其他国家出口更多的中间品,再进行加工装配并出口到美国。2017年中国57%的出口是由中国公司进行的,这些公司可能将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留在中国,将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转移到墨西哥或东盟国家。
“不过在东南亚建厂,前提并不是人工或土地成本低,除了规避贸易壁垒外,另一个前提是当地有新需求。”张秀飞说。
如果仅从成本角度考虑,东南亚并不一定比中国便宜,因为供应链和员工效率低下。以床垫行业为例,床垫的核心制造材料是钢丝和填充物,东南亚产的钢丝品质远不如中国,价格还更贵,因为中国的钢材供应链是全球第一的。填充物主要是橡胶制品,如果是天然乳胶,当地供应的确更划算。但问题在于,面向大众的床垫产品,用的是性价比更高的合成制品,因为大众消费对价格更敏感,东南亚当地不生产合成产品,还需要从中国运输过去。而对于更贵的天然乳胶,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也不高。
“去东南亚建厂,如果仅是因为当地的低人力、土地成本的话,这是远远不够的。”张秀飞说,“一旦在当地投资建厂,这一定是长期的投资,需要看到未来有发展的预期,才会去投资。”
与喜临门类似,一些中国制造企业一开始都是跟着大客户的战略走,如今很多欧美大型品牌都开始看重东南亚的增长前景,比如印尼的人口结构中,接近50%小于三十岁,城市化进度超过20%,GDP增长超过5%,这是很新鲜的市场。
但东南亚本地的生产能力很弱。还是以床垫为例,东南亚的床垫产业没有规模化,没有形成综合能力强的制造企业,大多数都是年产10万张量级,还不到喜临门一个月的产量。随着大客户对未来销售的预期,跟着大客户走出去也是很好的机会,比较有保障。
在销售端,全球最大的家居品牌宜家,已在马来西亚和泰国开设了门店,并将于2020年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开设全球最大门店。而快时尚巨头们Zara、H&M、优衣库等等,从2016年开始就密集布局东南亚。
数据来源:Wind,智氪分析
不过,东南亚很难完全承接中国的产业转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53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