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支付服务商能赚多少钱?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李意安
即使不知“聚合”为何物的人,也必然在扫码支付的过程中听到过支付宝或微信到账的播报声。
长期以来,在大多数人的概念中移动支付的代名词往往是支付宝、微信支付(以下简称“支微”),但事实上,大多数人在扫码支付之际直面的却并非支微,而是一类叫做“聚合支付”的存在。但“聚合”二字的涵义却远非将多种支付手段集结到一张付款码上这么简单。
相较专注于付款段的支微,聚合支付服务的是收款端。支微的线下市场拓展、收款机具布放、商户资金清算、对账、差错处理以及粉丝运营、红包发放、卡券核销、折扣减免等工作,大量都是由类似收钱吧、哆啦宝、利楚扫呗等聚合方来完成,这些聚合支付也被称为第四方支付。
作为移动支付生态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聚合生态起步于2014年,起势于2016年,爆发于2017年。而行业的贴地起飞离不开代理商群体的涌入。
2018年初,随着“断直连”工作的推进,银联、网联两大清算机构与支付宝、财付通两大支付巨头新合作模式问世。收单机构作为两大支付巨头的合作方提供聚合服务的合规性也随之确立。第三方支付加入战局,此前为第四方提供代理服务的服务商群体也成为了第三方支付需要借力的资源。
让人好奇的是,作为聚合支付的服务商,究竟能从这个行业赚到多少钱呢?
平均单月分润5.32万?
十字财经从一份富友支付2018年的聚合服务商推介文件看到,在其服务商中,根据地域做划分的话,发达地区的服务商每月返佣普遍在6万元以上,三四线城市服务商也的手续费分润也能在3、4万元不等,平均每月分润达到5.32万。富友支付2018年聚合支付业务补贴服务、商户的费用达到千万级别。而据十字财经了解到,该公司今年补贴力度还将翻番。
聚合支付诞生于2014年,其时恰逢微信推出支付工具不久,一些创业者先知先觉,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先后推出了聚合支付的二维码收款工具。当时,为了拓展市场,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和商家收款习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通过补贴的方式,打开新零售、移动支付的大门。聚合支付服务商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位广东服务商对十字财经透露,当时他们铺设收款二维码、收款机等,商户并没有成本,所以商户接受度较高。而铺设成本,通过两大巨头的补贴就足以覆盖。2016年中,收钱吧、哆啦宝等头部聚合服务商开始向商户启动收费,90%的商户也都选择了接受。此际,银联商务、通联支付、快钱、富友支付等老牌收单机构,基于对聚合支付合规问题的敏锐,正式进入市场。
移动支付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对每家三方机构或四方机构的政策,服务商是敏感度最高的人群。
许多服务商本身就在为传统POS做服务,手上会有一些商户资源,比如商超、大酒店餐厅等,帮这些存量商户装上移动支付收款后,手续费分润、设备补贴、加之支付宝、微信支付的扶持补贴,服务商们很快就发现能赚钱,热情被迅速点燃。2017年开始,移动支付增长曲线明显抬头,行业服务商的赚钱效应开始显现,大批服务商们开始加入。
2017年,移动支付风口大爆发,价格战却尚未开打,市场依然普遍遵循0.38%左右的手续费率。一位上海的服务商人士告诉十字财经,2017年,服务聚合相较服务传统POS多了2到3倍的收益空间,这是大量服务商开始加入聚合支付服务阵营的重要原因。依靠三方机构和四方机构的政策,服务商们在最近两三年中普遍赚到钱了。
一位北京的服务商则坦言,在聚合支付的第一波补贴政策下,他赚到了第一桶金,当时补贴主要来自两大巨头,现今收单机构又掀起新一轮补贴的高峰,预计2018年、2019年服务商们的收成也会不错。
一家收单机构的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服务商团队仍会继续扩容,补贴政策也会持续。
“我们对服务商的扶持分好几个方面,手续费分润加上补贴、激励,服务商的收入在业内是相当有竞争力的。针对优质项目,我们充分评估后,相关硬件设备可由公司直接投资,缓解服务商的经营成本。此外,招募服务商的时候看似要交纳代理费,但收取服务费的目的只是为了设置一个门槛并激励服务发展商户的积极性,只要做到一定的商户数量或者流水规模,就会全额返还。”
据一位业内人士分析,“持牌支付机构为了锁定聚合的商户,在资本、补贴等方面进行巨大投入,也无可厚非。预计整个市场的补贴规模将有可能达到10亿量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53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