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之道,豪门房企的“转型升级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安全第一。”在2018中期业绩会上,孙宏斌一改往日“狼性”作风,坚定的语气中透露着妥协的不甘。至此,人们幡然醒悟,花无百日红,中国房地产市场成色变了。
历经粗砺的暴涨暴跌、4万亿救市的无奈之举,“930”的出台回以荼毒世人的炒房客当头棒喝。从“黄金十年”到“白银时代”,中国楼市追逐的方向便只有一个字可用来粉饰,即“稳”。周期性是楼市的重要特征,是一个环形赛道。但对于房企来说,赛道从来都是直的,要么被无情落下或并购,亦或继续行军晋升寡头。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钛媒体表示,“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部分房企生存非常艰难,转型是生存不下的唯一办法,不转型就可能会’死亡’。整体来看,大部分房企生存空间不容乐观,在未来剧烈的市场调整下,一些实力较弱的中小房企可能被市场淘汰出局。未来,房地产行业依然会延续强者恒强局面,留给实力较差房企的生存空间已经不大了。”
楼市暗流涌动,转型迫在眉睫,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与此同时,楼市走向规范化也意味着可攫取高额利益的往昔风光不再,房企们绞尽脑汁期待着下一块资本肥沃宝地的出现。他们迫切需要一支转型的“接力棒”,去完成下一段赛程地角逐。
谈及房企转型之路,宋清辉对钛媒体表示,“当下,房地产整体形势不容乐观,转型所付出的代价是高昂的。但是为了“活下去”,必须这样做。房企们在转型的大潮中保持理性的思考很难,取舍很重要。地产转型的核心是产品和服务的进一步升级,相比于以上企业转型方式,各有利弊,需要企业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恒大的“多维游戏”
在地产界,1997年2月成立的恒大只能算个后来者。相比于万科和碧桂园,恒大夹带指挥者的个人色彩要更浓烈些。魏昕在《恒大帝国成长路线图》中形容许家印为“三狂”,即创业狂人、财富狂人以及资本狂人。而“三狂”的称谓也正呼应着恒大的“三大战役”,首当其冲的是“规模超越战”,2016年恒大拿到业绩全国第一;其次是“利润超越战”,恒大以半年超500亿元一跃成为新晋行业利润王,宣告中海为期14年的利润王垄断生涯的结束;最后是恒大“市值超越战”,这是一场持久战,根据恒大2018年年报,在地产下行的大环境中恒大仍交出了核心净利润783.2亿,同比增长93.3%,净利润722.1亿,同比大增106.4%,若单从数据层面上来看,恒大的生力着实顽强。
“野心家”、“未来驱动”是我们对许家印的最直观的印象,“野心”+“多方位布局”也造就了如今的恒大。恒大从一开始便秉承“农村包围城市”的大战略,于这一点上恒大与其它房企风格迥异,尤其是专注高端市场的融创。三、四、五线往往更贴近金字塔的腰线以下、更贴合民生,一、二线则是更注重品质。恒大这一战略既避免在地产红海与寡头直接交锋,又闷声发大财稳健自己的根基,纵深布局、广泛布局分散区域调控风险意在攫取城市轮动的红利。眼下行业已一脚迈入弱周期,但城市仍处于“强周期”阶段,房产过于聚焦单一区域,一旦遭遇政策调控风险对企业将是重拳一击,在这上面许家印看得明白,这也解释了恒大多元化、多产业布局的初衷所在。
“转型”是一首唱不完的歌,地产也不例外。恒大也是多元化的忠实拥趸者,2013年是恒大多元转型的元年,从体育、文化到快消、保险再到健康和农牧业,恒大涉足领域范围之广令人咂舌,但每一项都与地产剥离开来,联系性不强,这一点上也与其它房企有所不同。早期的恒大如同古希腊神话中的安泰俄斯,安泰俄斯被认为是不可战胜的,不过他也存在着致命的弱点——力量源于他的大地母亲,只要将其分开便失去他那不竭的神力。多产业的布局直接导致了盘子太大、业务无法兼顾,且长期不盈利且规模不能迅速做大,加之与地产本身分割性太强,恒大于2016年出售粮油、恒大冰泉等业务,正如大力神将安泰俄斯举起后便轻易杀死一般。
早期多元化受挫让恒大尝到了苦头,但笃定多元化的许家印并没有就此掉头。多元化路途中往往铺满了荆棘,每一步资本都要出一次血,恒大的多维游戏与腾讯的九宫格、矩阵式围剿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后者是对已存商业模式与技术架构上的改造,多多少少有些借鉴,这也是腾讯的强项。而前者更倾向于一次赌注,对未知领域的一次探索。对于许家印来说,恒大一直在搜寻一个出口,一个成体系的“大出口”。本着这个多元方向,方向自然就瞄准了潜力巨大的行业,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许老板会和贾跃亭联姻,而许家印野心家的本质以及贾跃亭的不放权也注定了会和FF91不欢而散。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54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