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李飞飞论战《未来简史》作者赫拉利

04-25 IT文章

李飞飞论战《未来简史》作者赫拉利

(活动现场:左为赫拉利,中为李飞飞,图自赫拉利 Twitter)

钛媒体注:本文来自于为微信公众号硅谷洞察(guigudiyixian),作者为微子,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硅谷时间 4月22日晚,在斯坦福可容纳约2000人的超级大演讲厅,以这两本畅销书享誉全球的以色列著名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与斯坦福一个多月前神秘成立的 “以人为本” AI研究院领导者李飞飞,展开了一场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对话。

对话现场有多火爆呢?

硅谷洞察的特约记者在开场前 90 分钟来到现场,发现演讲厅外面已排起了千米长队,还是两列队伍:一列提前订票的 “坐票”,一列临时来听的“站票”。要知道,硅谷每天大小演讲无数,一场演讲能吸引 200 人来就算很不错了,如此火爆的演讲几乎史无前例... 这气势,根本就是演讲届的《复联4》!

李飞飞论战《未来简史》作者赫拉利

(现场图。Photo credit:微子)

与赫拉利对 AI 的警惕与担忧不同,李飞飞对 AI 的发展可谓乐观不少。在这场讨论上,两位大咖针锋相对、各抒己见,都聊了些啥?硅谷洞察这就带你去一探究竟!

以下对话整理自现场,略有删减:

如果 AI +生物科技入侵你的大脑,你还是你吗?

赫拉利用他在 2018 年出版的新书《21世纪的21堂课(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中提出的一个观点开场。

赫拉利:AI带来的不仅是一场科技挑战,还是一个哲学挑战。当 AI 和生物科技结合起来后,它就会具备 ‘黑掉’ (hack)人类大脑的能力。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现在所谓的 “自由意志”、“独立思考”、“民主决策” 等,都将在机器的算法前分崩离析。几千年来,哲学家们讨论的诸多生存问题,会在工程师们调教出来的算法面前彻底变形。

具体点说,现在的人工智能建立在大量数据之上,一个 AI 算法已经能够比我们单个人脑做出更好的决策,比我们自己还了解自己。它准确知道我们喜欢什么、想买什么。它不仅能算出我们申请哪份工作更合适、怎样的投资理财最适合我们,甚至还能算出来跟谁约会更可能修成正果!

李飞飞论战《未来简史》作者赫拉利

(《21世纪的21堂课》现场签售火热。Photo credit:微子)

当算法可以做出比我更好的决定之际,再跟生物学研究结合起来,它当然就可以黑入我的大脑,在我不知不觉之际,悄无声息地背叛我,尤其是目前我们在数据隐私、安全和伦理上还存在这么多问题,这不是非常危险吗?

李飞飞:首先,人工智能的诞生就是从机器的算法与生物学,确切的说是脑神经学的对话和融合开始的。尤其是机器学习,它就是从模拟大脑的神经网络的。

其次,人工智能和生物医疗的融合目前在应用层面上已经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医药和诊断等改善人们的医疗健康领域,两者深入融合将更多的造福人类。

此外,AI目前的发展带来的伦理、隐私和工作等多个社会问题已经被纳入了科学研究的视野和范围。斯坦福“以人为本”AI研究院应对这些挑战的一个解决方案是,重构我们下一代人工智能教育,尤其是我们将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和AI科学家等多个领域的科学家们放到一起来研究,就是为了能更好的处理这些问题。

AI 眼里的爱情,和一场流感又有什么区别?

“爱” 这个永恒的话题,从石器时代被人类一直讨论到今天,AI 时代也不例外。你害怕 AI 会黑入你的大脑,控制和操纵你的一切意志,那么,爱难道也可以被 “黑” 吗?

这就要从 “爱” 的定义谈起。

赫拉利:那要看你怎么定义 “爱” 。你觉得 AI 会爱吗?拥有意识吗?难道说,非人类的组织器官就无法识别和表达爱吗?

对 AI 来说,黑入爱、黑入意识的门槛可能是非常低的。如果你说的是爱情,从生物学的角度看,爱情的产生也不过是一连串的身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荷尔蒙会变化,情绪和心跳会变化,使用的语言和动作会变化。如果机器的算法解码了爱情的这条生物化学反应链条,那么所谓的 “爱情”跟一场流感有什么区别吗?

李飞飞:你这个结论里面有两个假设,第一,你假设我们现在的人工智能是如此之强大,强大到不可思议。它不仅能预测和判断我们的金融消费行为,还能预测到人类的爱和意识这个层次。这种 AI 离我们这个时代还很远、很远…… 我不知道我们还需要多少代人才能实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54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