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公司曾是支付老大哥,3度冲刺上市市值191亿,被指沦为套现工具
本文由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创立拉卡拉14载,在知命之年,孙陶然或许终于可以舒一口气。
4月25日,拉卡拉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成为“A股第三方支付第一股”。新股发行价为33.28元/股,开盘价为39.94元/股。截至收盘,拉卡拉报收47.92元/股,较发行价上涨43.99%,总市值达到191.68亿元。
拉卡拉成立于2005年,由创始人孙陶然、有道资本、雷军、共同出资创立。招股书介绍到,拉卡拉是国内知名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专注于为企业用户提供收单服务和向个人用户提供个人支付服务,此外,拉卡拉还以积累的第三方支付运营经验,向客户提供第三方支付衍生服务。
此外,孙陶然曾被誉为“创业教父”,联合创办过蓝色光标、恒基伟业等公司,著有畅销书《创业36条军规》。
招股书显示,联想控股持股31.38%,为第一大股东;孙陶然持股7.67%;雷军持股1.02%。也就是说,雷军持股市值近2亿元、孙陶然持股市值14.7亿元;联想则拿下市值近60亿元。
信用卡支付时代的C位
易观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支付宝和微信两大“支付巨头”,牢牢把持着92.53%的市场份额。
而时间倒回至信用卡盛行的时代,拉卡拉被视作“支付老大哥”,在支付领域是最靓的仔。
2005年,联想旗下有道创投、孙陶然、雷军共同出资200万美元创立乾坤时代,即拉卡拉的前身。彼时,支付宝刚刚从淘宝网分拆独立不久,推出“全额赔付”支付,借着“你敢用,我敢赔”的口号艰难地开拓第三方支付市场。
而拉卡拉盯上了便民支付领域,在社区便利店投放便民支付终端,为个人提供水电煤缴费、信用卡还款、转账、银行卡余额查询等服务。相对于专门跑到银行去办理转账、还款等业务,拉卡拉为人们提供了一份“出门仅用带信用卡”的便利。
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拉卡拉称为当时国内最大的线下便民金融服务提供商,完成了全国38个城市完全覆盖、便民支付点达3万余个,月交易量600万笔,99%的品牌便利店都与其达成战略合作。
辉煌时刻也夹杂着危机,与此同时,支付宝和微信迅速崛起,推出扫码支付的方式,并提供理财等服务,拉卡拉的C端市场受到严重冲击。
面对此种境况,昔日的“支付老大哥”并未坐以待毙,拉卡拉推出手机刷卡器、智能手环,但效果鸡肋。
即便如此,2011年,拉卡拉还是同支付宝、财付通等一起,首批从央行手中拿到《支付业务许可证》,并拥有包括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等在内的全部业务种类,成为第一批获得央行颁发的全品类支付牌照企业之一。
2014年,拉卡拉再度寻群转型,从面向C端支付转型为面向企业收单。不过,在收单市场上,拉卡拉还是闯出了一番天地。据易观发布的《中国智能支付终端专题分析》显示,2017年,拉卡拉在中国智能POS市场覆盖率、终端投放量和终端扫码受理笔数方面均位于行业第一。
艰难上市路
孙陶然上一次来到深交所是9年前,为迎接蓝色光标上市。不同于蓝色光标相对顺利,拉卡拉的上市路却一波三折。
2013年,拉卡拉计划在海外上市。不过,孙陶然在日后的采访时交代,当时拉卡拉曾想去海外上市,但因为拉卡拉业务在中国,因此打消了去海外上市的年头,毕竟海外“人生地不熟”。
2016年,拉卡拉希望借壳西藏旅游A股上市,作价110亿元,但重组交易流产。一年后,拉卡拉再度决定独立上市,2017年3月3日,其向证监会递交招股书冲刺创业板。未曾料到,拉卡拉在中途遭到证监会中止IPO。
2019年3月,拉卡拉顺利过会,时隔两年终于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不过,这也让其错过“第三方支付第一股”的称号。2018年6月,晚于拉卡拉成立1年的汇付天下率先上市,顺利登陆港交所。截至4月25日收盘,汇付天下股价为4.33港元/股,总市值为54.17亿港元(折合人民币46.54亿元)。
收单业务为主营,占比近9成
4月25日,孙陶然在上市致辞中称:“未来希望拉卡拉:一是在便民支付、收单等领域成为行业数一数二的企业;二是可持续成长,每年有30%的复合增长率;三是希望拉卡拉成为受人尊重的企业。”
招股书显示,2016年至2018年,拉卡拉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5.6亿元、27.85亿元、56.79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26亿元、4.64亿元和6.06亿元。其中,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8.9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54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