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天天特卖改造100个产业带的难题
虎嗅华东报道 作者 | 范向东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高街高参(ID:gjgc168),来这儿,我们一起直击当下零售、消费产业热点事件与案例的新锐解读。
4月25日的“一带一路全球高峰论坛”数字丝绸之路分论坛上,阿里巴巴CEO张勇说“未来C2M并非简单的个人定制,更多是通过洞察消费者尚未感知的需求,去重新组织和生产。”对阿里而言,C2M是其向制造业渗透的重要途径。
恰好也在同一天,定位C2M生态服务平台的阿里巴巴天天特卖与成都郫都区区委区政府联合召开了“数字邯郸”战略发布会,天天特卖宣布,将以郫都区“中国川菜产业园”数字改造升级为契机,对郫都特色产业进行数字化改造。
在会上,天天特卖还宣布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在中国打造100个数字化产业带。但要知道,一个产业带集群上下产业游之长、复杂,并不像改造一个工厂那么容易,更何况,一个产业带背后可能会涉及成百上千家工厂/企业,隔行如隔山。因而100个数字产业链背后,工程完成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组局,政府、企业各取所需
产业聚集优势效应明显的地域,有自发性的市场内生,也有地方政府的扶持。四川很典型,去年10月,四川省政府就牵头了四川省首个粮油行业区域公共品牌“天府菜油”创立,联合当地骨干龙头企业打造产业联盟,制定产品标准,向全国推广四川菜籽油。
广西也在行动,螺蛳粉能成为网红美食主要就是靠柳州市政府的大力推广,柳州举办了一系列螺蛳粉展销会,成立螺蛳粉协会,制定了柳州螺蛳粉地方标准,推动螺蛳粉产业化,把街头小吃螺蛳粉推成了30亿元大产业,对本地经济贡献巨大。
可见,产业带的形成和运作,必然离不开政府的规划及政策扶持。也因此,电商产业带都是跟政府的合作项目。
此次天天特卖跟郫都区“中国川菜产业园”合作,同样也是政府推动,郫县豆瓣是知名的地理标志产品,郫都区把郫县豆瓣为核心的食品饮料产业作为全区的支柱产业,重点以“川菜味乡”、“郫县豆瓣”为品牌打造“中国川菜产业园”,目标是到2022年,产业带实现产值突破1000亿元。
政府、电商平台、地方企业及农户多方合作未来应当越来越多。平台得数据,企业增业绩,政府推动本地产业发展,三方各取所需。
天天特卖凭什么改造产业带?
如今国内电商想找增量,要么下沉,要么出海。阿里把聚划算、淘抢购、天天特卖三大营销平台一起拉出来,针对拼多多的下沉市场,从最近的动态看,双方的战火一在C2M,二在电商扶贫,拼工厂VS天天工厂,多多农园VS天天农场,线下产业带转型、农产品上行,成为阿里与拼多多竞争的焦点。
除了宣布跟郫都区政府合作“数字郫都”项目,会上,阿里巴巴天天特卖总经理唐宋表示未来三年,天天特卖的“天天工厂计划”要做10000家数字化工厂,“C2M产区计划”要做100个数字化产业带。
工厂转型及数字化的困难,我在文章《淘宝拼多多网易,刚摸到工厂的门》有一些介绍,而一个产业带工厂数量往往有上百家。100个数字化产业带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做到,目前天天特卖还没有给出明确答案。
众所周知,产业带是指在特定区域内聚焦了生产设备、原材料、面辅料、设计、货运等各类以生产为中心的上下游企业,建立了紧密的经济技术协作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生产效能,最终使产业集群区域经济竞争优势显著提升。
形成一个产业带,政府要先考虑本地优势,集中资源培育几个规模较大、产业带动力较强的本地头部企业,然后通过政策倾斜吸引同行业集群,以及配套技术、设备、产品投资商、服务商进入,再促使市场信息、销售渠道、研发设计、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产业有机地结合,一步一步趋于完善。
这些本地企业/商户分布在产业链上下游,大大小小不同行业,一个县域产业带都可能有1000家。通过互联网把当地所有工厂、供应商、产品跟客户连接,形成跨系统、跨厂区甚至地区的互联互通,形成本地产业互联网提高协作效率。因此“数字郫都”是一个远大的目标,而这需要本地产业的配合,并消耗的大量的时间与资源。
在会上,唐宋也说明了C2M天天工厂模式能带来的效果,但听下来,天天工厂能给郫都制造业带来的主要贡献还是消费端数据。智能选品、消费数据分析、在线销售、产销协同、安全可追溯,这些都是阿里一贯的优势业务能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55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