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2年冲到纳斯达克,瑞幸“拼”过拼多多?

04-29 IT文章

拼多多花了三年时间,登陆纳斯达克。

瑞幸咖啡打破了这个纪录,不到两年就神速闯到纳斯达克门口。

当地时间4月22日,瑞幸咖啡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招股文件,拟最高募资1亿美元,寻求以LK为代码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

就在4月18日,瑞幸咖啡宣布获得1.5亿美元的新投资,其中贝莱德(星巴克投资方)所管理的私募基金投资1.25亿美元。 

据招股书披露,瑞幸咖啡花了1年半时间,开出了2370家直营店,遍布中国28个城市。

相比星巴克,入华20年才开到3521家门店,瑞幸绝对是神速了。

神速的助推器,就是烧钱。

瑞幸咖啡招股书显示,2019年1季度营收为4.79亿元,同比增35.94%,净亏损5.52亿元。2018年,瑞幸咖啡营收为8.41亿元,净亏损16.19亿元。也就是说,1年半烧掉了22亿,平均每天亏损400万元。

2018年,瑞幸销售咖啡及其他产品合计9000万杯。2018年每销售一杯咖啡或其他产品就要亏损18元,而按2018年营收计算,单杯收入9.34元,相当于卖一杯亏两杯。

而这背后,是一场疯狂的资本游戏,4轮融资共计超过5.5亿美元。

2018年4月,宣布获得天使轮融资数千万元。

2018年7月,宣布完成了2亿美元的A轮融资,投后估值10亿美元。

2018年12月,宣布完成估值2亿美元的B轮融资,投后估值22亿美元。

2019年4月,宣布完成了1.5亿美元B+轮融资,投后估值29亿美元。

神速开店,亏本卖,瑞幸咖啡烧钱烧出一条上市路。对此,小巴有几个疑问:

1. 夺命狂奔上市,究竟急什么?

2. 依靠烧钱打出的“江山”,能持续吗?会不会成为下一个ofo?

3. 中国的咖啡市场究竟有多大?按照瑞幸的打法,能分得一杯羹吗?

围绕这些疑问,小巴采访了几位大头,来看看他们的观点。

金铭:企投会辅导导师,铭耀资本管理合伙人

 瑞幸上市是否成功主要看基本面 

 今后二级市场投资者会用脚投票 

瑞幸咖啡上市传言一直不绝于耳,这次终于坐实。为何急着上市,我认为:

首先,这是公司的业务模式使然。它是一个高度资金密集的模式,需要大量持续的投资性现金流补充。区别于传统零售业,瑞幸的互联网模式必须或者只能依靠迅速扩张,在短期内将规模扩张到相当规模,才能换取成本和费用的下降,最终实现经营性现金流为正。

一级市场的投资者在过去一年,对这类公司的看法较为保守,一定时间内可能不会再靠PE资金将这类公司拱成一个巨无霸后才上市,因此对于公司来说,尽快上市让二级市场投资人成为长期资金的提供者成为必然。

其次,外部资本市场的条件更宽容。美国投资者对于互联网公司最为宽容,上市地标准较低,瑞幸这种经营时间过短的公司,美国自然成为上市的唯一之选。

最后上市能否成功,还得看:

1. IPO能不能卖出去,取决于投行和公司有无能力说服二级市场投资者认可公司的业务模式。

公司一季度放缓投入,寻找贝莱德作为Pre-IPO投资者,寻找供应商作为基石投资者,无一例外都是为了IPO,但投资者是否买账就是另一回事情了。

2. 看基本面,如果业务上无法让人看到现金流为正的可能,需要不断补充资本,今后二级市场投资者会用脚投票。

张奥平:如是金融研究院副总裁,如是资本董事总经理

 瑞幸上市 

 代表融资“烧钱”发展之路将延续 

瑞幸在招股说明书中列举了公司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风险,其中前两条是“维持历史增长率的能力”和“获取足以维持扩张的资金的能力”。

这两条都与融资烧钱有关,第一条是“能否保持当前的融资烧钱速度”,第二条是“能否一直有钱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55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