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出海十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新摘商业评论,作者|子雨
与二十年前的商业环境相比,如今互联网对用户的抢夺更为迫切,在“流量等于金钱”的信念鞭策下,焦虑感在行业中蔓延,任何能够创收的新盈利增长点都会被大家瞄准并快速侵占。
海外市场不约而同成为互联网下一块瞄准的试验田。
一、萌芽
中国企业早年间是没有出海意识的。
那会国内互联网还未普及,国内市场飞速增长,一片蓝海。早期国内互联网最先上市的三大门户新浪、网易、搜狐几乎没有任何出海动作,即便有也多为一些浅尝辄止的商务合作。
转折出现在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首的BAT崛起时期。互联网溢出效应让这些企业家们成功上市后萌生了想一探国际的念头。
2006年百度率先开启了国际化进程,进军日本搜索引擎市场,无奈因经验不足没能打败谷歌和雅虎,运营七年后关停,首站出海以失利告终。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经此一役,百度的海外策略开始逐渐发生变化,选择绕开搜索技术,利用hao123、贴吧、知道、杀毒、浏览器等一系列工具类应用先行,再为日后推出搜索引擎建立基础,恰好顺应了以猎豹和360为代表的工具出海浪潮。
历经两次创业的傅盛当年正陷入与奇虎360的杀毒软件纷争,不得已跳出国内开拓另一片蓝海,没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依靠工具出海猎豹收入五年增长了20倍,全球超6亿月活跃用户中78.8%来自于非中国的海外地区。
与李彦宏的出动出击不同,傅盛出海有“被逼上梁山”的滋味,好在殊途同归,俩人都吃上了第一波出海红利。
不过看结果,猎豹傅盛似乎走得更顺遂一些。
傅盛用Copy to China到 Copy From China为猎豹十几年的发展下了总结陈词。对于海外市场,傅盛颇有些心得体会。第一波工具出海Clean Master成功后,猎豹从轻游戏进入了游戏市场,收购了《钢琴块》《跳舞的线》等轻度游戏圈住了一批游戏用户。
彼时游戏出海也逐渐开始替代工具出海占据主流。2013年我国自研游戏增长率高达219%,随后开启了年均10亿美元以上的增长时代。
2015年中国游戏市场首度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游戏市场,移动游戏出海规模效应初显,智明星通,昆仑万维,IGG,掌趣科技等一批老牌游戏公司在全球热门发行商榜单上榜上有名,美国,日本以拥有大规模高氪金意向用户成为中国游戏厂商的主要掘金地。
(移动游戏出海三类热点国家和地区 来源:腾讯研究院)
与游戏并轨的还有极速爆发的电商。各传统零售商、电商巨头、跨境电商新秀、供应链分销等纷纷入局,加速跑马圈地,印度,东南亚,中东以期人口众多,结构年轻,移动互联网渗透率高等优势成为中国电商海外扎堆的主阵地。
工具、游戏、电商成为互联网出海第一阶段。
二、摸索
群雄割据,逐鹿海外,中国企业开始学着用各自的利器刺穿国际市场。
巨头用资本和庞杂的互联网业务在全球构建基础设施,新锐TMD选择用产品和技术人才在国际上播种撒子。
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平台选择动用资本力量撬动海外。
阿里斥资10亿美元拿下东南亚最大电商Lazada,投资2.49亿美元入股新加坡邮政10.35%股份着手建立国际物流电商平台。
京东2015年投资了俄罗斯物流运营商SPSRExpress,两年后向Farfetch投资3.97亿美元,成为这家总部位于伦敦的全球时尚购物平台的最大股东之一,今年年初又参与了越南电商平台Tiki的C轮融资。
传统零售商则选择其擅长的开实体店方式进军海外。
海澜之家目前在马拉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地拥有27家门店。除此之外还诞生了网易严选,唯品会,海淘等专做进出口贸易的跨境电商向全球输出中国品质。
纵览国内互联网企业的出海轴线会发现,从工具到游戏再到电商,每一次新兴事物的诞生都会推动出海模式更加多元。
这一规律随着滴滴,美团点评,今日头条等一众新锐巨头的出现变得更加明显。
2015年滴滴花1亿美元投资了美国打车应用Lyft,不久后又宣布与快的、Lyft、GrabTaxi和Ola四方打通,为中国、美国、东南亚和印度的国际旅客群体提供无缝出行服务,向国际化大步迈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55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