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赚钱的网商银行,如何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江翰视野
4月29日,瞭望智库发布了《银行业服务小微实践调查:谁是"最小微"的银行?》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蚂蚁金服旗下网商银行则成为最大的黑马,其服务小微企业的相关数据在所有银行中明显领先:截至2018年末,累计放款2万亿元,其中2018年新增1万亿元;截至2018年末服务小微企业及个体经营者1227万户,截至目前已超过1500万户。
在服务小微企业总数这个数据维度上,网商银行高达其他已公布信息的民营银行的20倍以上,约为建设银行的5.5倍。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个话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着中国经济的焦点,众所周知,大企业强国,小企业富民。
几乎世界各国都在重点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从国际看,美国、德国、日本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左右,对就业的贡献率大约为60%—70%。
从中国来看,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超过90%,贡献了全国80%以上的就业,70%以上的发明专利,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可见中小微企业对于抵御外部经济风险,激活中国经济内需,增加居民收入,提升就业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正成为困扰小微企业的最大问题,国家更是出台了大量的政策力求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源
其实,仔细研究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很多人都从很多角度去讨论,但是其实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之所以产生这和中国商业银行的根本矛盾是密切相关的。小微企业作为中国经济主体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小、乱、快"的显著特点。
一是小微企业真的小。
根据传统统计口径来看,中国微型企业的的雇佣员工普遍在20人以下,营业收入小于300万元,截至2017年末,我国小微企业法人约有2800万户,个体工商户约6200万户,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超过90%,是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小微企业规模较小,注定了小微企业难以通过中国传统商业银行所采用的抵押贷款方式融资,让中国小微企业的融资只能够采用内源性融资。
根据国际金融公司(IFC)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小微企业内源融资占所有融资的平均比例为91%,其中经营年限短于5年的小微企业内源融资比例在90%以上,经营期达到10年的小微企业内源融资比例为83%,想要从外部获得资金难度巨大。
二是小微企业财管管理乱。
由于小微企业规模较小,其财务体系往往相对比较综合,财务制度不规范,增加从外部机构获得融资的难度。特别是不少小微企业由于人员数量太少,往往从企业创建之时起,就没能建立起较为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
再加上很多小微企业往往会采用隐瞒收入、编造支出、偷逃税款的方式来增加收入,从而导致了其较为混乱的财务管理,在申请银行等进入机构资金支持的时候,产生了较大的困难。
三是小微企业金融需求快。
根据《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显示,在有借款的企业中,63.3%的借款期限在 1年及以下,融资需求具有短期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信贷周期较短。借款规模在 50 万以下的企业占比超过 50%,其中 10-50 万规模的企业占比最高,达到 37.2%。
但是商业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的信贷审核却是始终不变的,这让小微企业往往因为一小笔资金就需要非常复杂的信贷审核,这种需求不匹配的矛盾相当突出。
所以,小微企业和传统金融机构之间横亘着完全难以调和的矛盾,一方面,小微企业规模较小,抵押物不足,财务管理混乱但却资金使用额度小、频率高;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却用较为原始的方式进行信贷审核,不仅成本高昂、流程冗长,更缺乏动力给小微企业提供融资。
一个最不赚钱的银行怎么破除融资难?
其实之前已经有媒体报道过,网商银行是最不赚钱的商业银行,数据显示网商银行服务了高达1500万户小微企业,但却是赚钱能力最垫底的银行。2018年,网商银行的净利润仅有4.04亿,比不上工建农大行以及中等银行,甚至和微众银行(14.48亿)也差距颇大。
1500万户占到了中国小微企业总数的16%还多,并且在网商银行的用户当中有超过80%都没有从其他银行贷到过一分钱,那这家赚不到钱的银行到底在干什么?难不成赔本赚吆喝
我们仔细分析网商银行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一是用支付交易作为大数据风控的基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55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