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子趣店
头图:趣店赴美上市,创始人罗敏,©东方IC
最大的流量靠山蚂蚁金服退出,最亲密的战友周亚辉筹码全抛,趣店似乎成了资本的“弃子”。
5月1日,蚂蚁金服向美国SEC递交的文件显示,蚂蚁金服已经不持有趣店股份。虽然具体的股份处理和涉及金额都没有透露,但一路从趣店的战略合作伙伴身份,变为毫无瓜葛的“前任",蚂蚁金服的这一操作引得诸多猜测。
加上此前一天,4月30日,趣店正式完成与原第三大股东——北京昆仑万维全资子公司Kunlun Group Limited的股权回购交割。同时,注销回购来的1817万多股A类普通股票。趣店已经两度被“抛弃”。
自上市以来,趣店屡屡被股东“抛弃”。至与蚂蚁金服分道扬镳,趣店上市前除罗敏外的Top6股东都已套现离开或大幅度减持。资本逐利是商业规律,但花费近30亿元回购股份的趣店,即使证明了自己充足的造血能力,仍没有挽留住资本出走的心。
看起来,趣店不再被看好了。但从股市的反馈来看,蚂蚁金服退出趣店至今的4天内,趣店股价涨幅超过14%。这在上市后长时间处于下跌常态的趣店股价里,是少有的。
贵人4次套现超20亿
昆仑万维CEO周亚辉是罗敏创业期间遇到的“贵人”之一。但与蚂蚁金服默默清仓不同,昆仑万维抛售趣店股份从来都不是秘密。
4月12日,趣店发声将回购昆仑万维持有的趣店全部股份,以应对后者2天前放出的消息。昆仑万维已在2019年的前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出售了趣店1850万股股份。按照5.678美元/股,昆仑万维这次交易收获1.0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7亿元)。
原本收购完成后,蚂蚁金服旗下的香港公司API Investment Limited 将以持股12.7%和4.3%的投票权接棒第二大股东席位。但至5月蚂蚁金服退出趣店意外公开,趣店似乎已处于被抛弃的境地。
这次从昆仑万维手中收回全部的股权,1817万多股A类普通股票,按照当日收盘价计算,趣店需要付8.8亿元,即使熟人价抹去零头,昆仑万维也套现近8亿元。
这并非昆仑万维第一次公开甩卖趣店股份。
2017年10月18日,趣店上市。上市的前一天,昆仑万维出售所持有的趣店2.8%股权,套现约3.45亿元。持股比例降至16.86%,但仍是第二大股东。2018年6月6日,昆仑万维再次出售趣店股份。其对外公告称,以均价8.8555美元/股,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累计出售了趣店股票255万股,获得1.5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持股至今,昆仑万维6次出售趣店股票。根据昆仑万维2018年年报数据,仅2018年,其通过出售趣店股票,获得净利润5.1亿元,占公司净利润的比重超过50%。
周亚辉曾说,“即使都按价格5美元一股退出趣店,四年退出过程大概可以赚20亿元。”通过不断出售趣店股份,周亚辉赚到了比成本翻了几番的投资收益。
按照《周亚辉投资笔记6:百亿美金的故事——趣店投资过程全揭秘》里的说法,昆仑万维投资趣店总共投入7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7亿元),但仅按上述公开的4次出售,昆仑万维就套现超过20亿元,即使刨除成本4.7亿元,净赚15.3亿元。
金汤匙彻底没了
大股东昆仑万维频繁抛售股份,被看作对趣店业务持消极态度。可股市的积极信号和趣店的盈利能力却又恰恰相反。
“只需今年全年余额达到250亿,趣店就能实现35亿利润目标。”2019年3月,趣店CFO杨家康在财报会议上称,趣店2018年年底的余额是190亿元,截止2019年3月15日的余额是220亿元。也就是说,不出意外,趣店第二季度就可以达到35亿元利润的目标。
不过,在外界看来,曾依靠蚂蚁金服获得流量,趣店自身是没有“肌肉”的。
2018年8月,趣店与蚂蚁金服确认战略合作协议终止,这意味着,趣店失去支付宝的流量入口和芝麻信用的征信便利。趣店不再是支付宝的常驻应用,也无法用芝麻信用评分系统进行风控。趣店股价也应声下跌,盘前下跌超19%。
但事实有些出乎意料。2018年上半年,支付宝导入的流量,占据趣店总交易比例不到4%,另外96%的交易都是在趣店App完成的。根据趣店2018年财报数据,没有了支付宝的流量入口,趣店依然保持着两位数的用户增长率。
不可否认的是,趣店的高速成长蚂蚁金服功不可没。在2017年11月,趣店上市后的首个财报季,杨家康直言,支付宝对流量收费是趣店营销费用增长的原因。并且,2017财年,第二、三季度的营销费用都有所增长是因为,支付宝按用户每次点击收取费用,无论是否交易。到四季度开始,双方调整了收费方式,按成单付费,这也是之后营销费用比重下降的原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56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