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Zara 和 H&M 的好日子已经结束了?

05-07 IT文章

Zara 和 H&M 的好日子已经结束了?

快时尚的时代,过去了?


Zara 和 H&M 的好日子已经结束了?

来源 | 中国新闻周刊(ID:chinanewsweekly)

文 | 《中国新闻周刊》新媒体记者 张茹

时尚从来都如阵风过境,去留之间,没有定势。

打折、清仓、撤店,曾经遍地开花的快时尚正经历动荡,它们曾一度是无数中国女性触摸和追赶潮流的风向标,持续了近十年繁华。


Zara 和 H&M 的好日子已经结束了?

没有好消息

2012年8月8日,北京王府井商业街,上下四层、总共近2500平方米的Forever21新店揭幕,巨大的商标牌下人潮涌动,专门赶来的年轻女顾客们只能排队等候进店血拼。

 

和前期登陆的GAP、Zara、H&M等品牌一样,它走的也是快时尚路线,商品种类多,价格便宜,主要客群是那些20-30岁间的学生和年轻白领,每月都有新品上市。与其发源地欧美类似,中国人也开启了快节奏生活,衣服追着明星同款买。

 

声势浩大的开张仪式,并没有给Forever21带来长红的好生意。

 

因为近几年经营始终不见起色,Forever21在3年里关闭了200多家门店,撤出天津、杭州、重庆和台北,王府井街上那家标志意义的首店,也时隔5年后匆匆谢幕。上周,它在京东和天猫平台上的旗舰店也打出了停止营业的通知。

 

一位店铺客服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清货走完最后的客户服务流程后,品牌将撤出中国。

 

Zara 和 H&M 的好日子已经结束了?

近几年里,包括Topshop、ASOS和马莎百货等快时尚和零售商相继败走中国市场,因此业界对Forever 21的退场并没有感到意外。

早在2016年,来华一直水土不服的ASOS停止运营;


在全球业绩连续七个季度走低后,GAP计划关闭旗下近1/4的门店;


MANGO店铺数量已经从最高峰时期的200多家减少到现在的50家左右;


TOPSHOP去年8月终止与中国代理商合作,并且在双十一前夕关闭了天猫旗舰店退出市场。

快时尚整体陷入疲软,大牌们也没有好消息。

长期霸占行业宝座的Zara母公司Inditex业绩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逐渐放缓,2018财年内,该集团销售额增幅放缓至3%录得261亿欧元,净利润增长12%,创下近5年最糟糕的盈利增幅。

同样艰难的还有H&M。2018年三季度H&M库存将近390亿瑞典克朗(约合275亿人民币),占总销售额的33.5%,超过了服装企业30%健康库存率的警戒线,H&M不得不将天量库存付之一炬,导致当年公司利润跌去41%之多。

在全球跑马圈地迅速扩张后,快时尚的市场已经高度饱和,业绩跳水、生存困难,这些“速度后遗症”预示着:曾经的好日子,似乎已一去不复返了。


Zara 和 H&M 的好日子已经结束了?

“唯快不破”失灵?

高端设计,平民价格,快时尚在近十年里就没遇到过“能打”的对手。

一件仿Burberry款式的快时尚风衣从开始设计到摆上橱窗,只经过两周时间。它可能在东南亚生产,经西班牙的机场发往全球,在庞大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支撑下,买衣服像扫码带走瓶装水一般随意。

快时尚在“快”这件事上做到了极致。例如Boohoo、ASOS和Missguided能够在2-4周内生产商品,Zara和H&M5周,而传统零售商需要6-9个月之久。Missguided能够做到每月推出1000个新产品,每天更新一次库存,ASOS在2-8周内完成产品流程,平均上市时间约6周。

这种突破性的商业模式凭借快速响应和高周转搭建起护城河,占据消费者心智,也激起了购物狂欢:很多人抱着“穿几次就扔”的心理过度消费,欧美风更是影响了一代年轻女性的穿衣审美,那些年,Topshop牛仔裤甚至出现在海外代购的名单里。

快时尚与传统模式之间的巨大落差,很快就变成一场降维打击。尤其是在各自为战、缺乏有力整合,高度分散的中国市场上,本土服装企业眼睁睁地看着蛋糕被夺走。曾找来周杰伦代言的学生休闲品牌美特斯·邦威三年里有1500家门店关闭,2015年陷入上市后的首次亏损。

快时尚也并非永远戴着“金钟罩”。经过多年速食式的服装消费,顾客们开始讲求品质、精致和个性,就好像曾经火过一阵又衰败下来的A&F、GAP、艾格,仅是“快”显然已经不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57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