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大裁员:云计算业务全面掉队,裁员“后患无穷”
原标题:甲骨文大裁员
在确定自己被裁员之前,身为技术专家的Andy还在工位上进行产品测试、排除bug。
一年前,她放弃了其他公司双倍的薪水和管理岗位,进入光鲜的外企做技术专家。甲骨文的平台加上蒸蒸日上的云计算业务,这本该是日后简历中的闪光点,但突如其来的裁员让一切破碎。
Andy是此次被裁的900多位甲骨文中国区研发中心的员工之一。根据燃财经了解,该公司将裁撤中国区研发中心(CDC),整个CDC约1600人,首批确认裁员约900余人,其中超过500人来自北京研发中心,目前销售等岗位依然保留,但不排除下一步的持续裁员可能。
“我甚至不记得到底是N+5还是N+6的赔偿,脑子完全是懵的,HR谈话不会超过15分钟,我的HR还算nice,更多同事的HR根本连听他们抱怨的时间都不给”,Andy说,“无法想象,上个月还在加班,这个月就被通知裁员,而且我们有几个细分产品排名和市场占有率还不错”。
总部在美国的甲骨文公司,是全球排名仅次于微软的第二大软件公司。1989年,甲骨文正式进入中国市场,2002年在深圳建立第一家研发中心,随后在北京、上海、苏州、南京相继成立研发中心。
但到了2018年,甲骨文的云服务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直接排到了十名之外,在世界云计算市场份额的占比甚至直接被归入“其他”类。甲骨文真的老了吗?
900余人同时被裁
两周缓冲期难以找到工作
正式被通知裁员的前一天晚上,下班前,Andy和同事们收到了邮件形式的会议邀请。5月7日上午9点,接通会议后,他们收到了来自美国总部的正式裁员通知。
“是远程会议,很严肃地通知我们被裁掉了。话筒是屏蔽的,我们没有机会说Yes or No,也没有机会去问任何问题,只是被动的听到一个录音”,Andy回忆,这次会议甚至被动到没有显示参会人员信息,只知道对方是一个VIP账户,以往呈现在办公软件上的list都被隐去了。
电话会议之后,是HR的逐一面谈,对条款进行解释,每个人控制在15分钟以内,谈话内容要求保密。不在离职协议上签字的,无法拿走协议,不能录音和拍照。“我很多同事的HR,连听他们抱怨的时间都不给”。
对于外界盛传的“N+6”赔偿方案,甲骨文员工似乎并不满意,“可能有的人还觉得这个赔偿方案很厚道,但实际上缓冲期真的太短了,比此前亚马逊中国的裁员缓冲期要短很多”,在Andy和她的同事们看来,这个方案充满了“威胁和期望你在5月财报季到来之前迅速走掉”的意味。
N+6补偿方案生效的前提是在5月22日之前签字,如果不签字,赔偿就只有N+1,再不走只能按照N来赔偿。“快刀斩乱麻,这很像是为了让即将到来的财报季好看,节省员工开支”,Andy说。
公司对涉及到的赔偿工资设置了上限。当员工日常工资超过3倍社会平均工资时,将按照N*(3倍社会平均工资)+6*(员工日常工资),这一方案进行赔偿。2017年度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01599元,月平均工资为8467元。
“这样的做法真的罕见。乍看起来N+6是不错的赔偿方案,但细看则不然”,一位IT行业从业者对燃财经如此评价。
“我们知道裁员势在必行,但两周缓冲期太让人难以接受”,一位甲骨文中国员工告诉燃财经(ID:rancaijing)。
5月7日下午,有员工拉起条幅对这次裁员进行抗议。
Andy称,此前人力统计过,这次被裁员工的平均年龄在37岁左右,在IT圈,这已经是非常尴尬的、不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年龄。更让Andy们恐慌的是,有近1000人同时投放到市场,刚刚过去金三银四的黄金期,在很多互联网公司HC(人员的预算计划)都冻结的情况下,两周内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员工担心离职之后社保、公积金都会断掉。
云计算业务全面掉队
在全球都处于上升期的云计算业务却是甲骨文裁员的重灾区。
裁员波及云计算部门,让某员工倍感意外。在他看来,他所负责的云计算业务还有几个新产品在测试中,两周前能感受到公司业务节奏有些放缓,尽管传言不断,但裁掉一个如此重要的业务部门,让人意外。
不得不承认的是,甲骨文的云计算业务几乎停滞不前,其增速与国际巨头和国内市场相比,都相形见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57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