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是当代年轻人戒不掉的瘾
这是一个全民自拍时代。
2008 年,在希拉里的竞选活动上,支持者们争相和她握手签名。
让我们把时间调到 2016 年,同样的竞选活动,希拉里再次笑着向人们挥手,但所有人都背对着她,开始和她——自拍。
自拍,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为什么现在却依然能常葆青春,让拍和看的人都为之狂热停不下来?
现在就来揭开真相的大幕。
自我、自恋、自由的自拍时代
举起手机、试好角度、做出表情、摆出 pose,咔嚓一下,5 秒完成。
这就是现在的自拍。而早期人们还要结合相机、三脚架、计数器,再变成风一般的男/女子,才能赶在极速倒计时结束前,留下一张唯美倩影。
「自我」的自拍
iPhone 4 推出后,「自拍」才真正开始流行起来,手机自拍也带动了一大波相机 app 发展。
这时候,人们还沉迷于纪念自我的新鲜感,但在那一张张放大就全是马赛克的自拍中,人们依然留下了很多粉红色的回忆。
2013 年,自拍「selfie」一词使用量增加了 17000%,击败了「比特币」,成了年度最火爆的流行词,并正式被收录进《牛津词典》。这个词被定义为:拍摄自己的人像照片。
而 2014 年出现的「自拍杆」,让自拍愈加普及,「手机+自拍杆」几乎成了出门必备品,从旅游景点,到酒吧饭馆,甚至卧室卫生间,还有那山和大海与人山人海,所有一只手无法掌控的快乐,都被自拍杆和手机带来了双倍满足。
而这些照片,就会被人们在朋友圈、微博、Instagram、各式交友软件上疯狂传播。海量信息流中的自拍,永远是在刷动无聊屏幕时的视觉焦点。
「自恋」的自拍
到 2015 年,光是谷歌的照片应用就上传了 250 亿张自拍照,自拍已经成了每个人的必备技能,也是展现理想自我的绝佳场所。
特别是千禧一代 (1984-2000 出生) ,每周大约花上一小时的时间在拍摄和编辑自拍照上,每张照片都透露着「老娘最美」的嚣张气焰,女生秀出丰乳肥臀九头身材,男生大展弯弓射雕六块「肌排」。
自拍也逐渐被各大手机商家所重视。
「自由」的自拍
2016 年,vivo 发布 X7 系列手机,创造性地为自拍加入了「柔光灯」,X9 系列手机更是带来行业内首个「柔光」双摄自拍,成为了早期洞悉大众的自拍需求和潮流趋势的公司。
自拍的风格、形式、花样也开始越来越多。从文艺清新聚会,到乱世盛装派对,从唱跳街舞玩极限运动的潮男靓女,到掀起亚文化热浪的边缘青年,人人都能在自拍里成为不同的「大众偶像」。
打完球拍一张,健完身拍一张,欧美烟熏妆拍一张,死亡芭比口红拍一张,吃饭旅游生病失恋睡觉起床都必须打卡…… 此刻,自拍不是拍照,而是生活秀场。
不管你喜不喜欢自拍,这股由年轻人推动的热潮,已经成了当代社会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代年轻人的「自拍哲学」
什么是「自拍哲学」?
当你发现朋友圈有人发了一张微含下唇而显得异常迷人的自拍,但是配文是:工作到现在,好累哦。
你就会发现,自拍是一种「哲学」。
不过,这都是为了表现出自己理想的人设,中心思想是凸显出让别人羡慕的一切,不分高矮胖瘦,不分国内国外、不分城乡郊区,自拍爱好者只需要遵循「我爱我,别人也会爱我」的理念拍照和修图,然后发出即可。
对于那些不太热衷自拍的人来说,这一切似乎有些过于夸张。但是,探讨年轻人文化的《Me 世代》的作者珍・温格(Jean Twenge)解释道:
千禧一代都很崇尚个人主义,也都比处在同一年龄段的前几代人更适应获得别人的关注。
社交媒体就像普通人的红毯秀。
在这个红毯秀上,自拍行为能够大致分为六类:自信的表达、寻求注意力、情绪调整、环境改善、社会竞争。
「自拍」是高级源泉
在大众媒体触手可及的现在,人们能够接触到各色各样的人群,新一代个体不会再因与众不同或特立独行而感到恐惧,而是创造出自拍这面镜子。
▲ As We Are, 一种互动式雕塑,可以在几秒钟内将你的脸变成高耸的三维自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59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