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华为的西欧新故事

11-25 IT文章

十几年后的今天,华为不想被认为是一个征战者,而是一个手握科技力量的绅士,把古老的欧洲拉向智能生活

华为的西欧新故事

数字技术能不能把古老的欧洲带到新的时代,巴黎歌剧院是一个典型样本。

拥有350年历史的巴黎歌剧院是一栋“结婚蛋糕”式的大型建筑。JP Thiellay 先生热爱歌剧,并最终成为巴黎歌剧院总经理,这缘于小时候父亲的教育。几十年后,Thiellay希望数字技术像“父亲”那样把歌剧带到全球,让歌剧院的艺术登上人们的手机屏幕。

今年4月,当Thiellay向华为讲述这个故事时,这家公司刚刚超越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厂商。华为打算投入90万欧元,用三年的时间帮助歌剧院建设完成“数字学院”,推动歌剧艺术的传播和文化瑰宝的留存。

到2019年,全球各地的人们通过巴黎歌剧院的在线平台“数字学院”,就能欣赏到《费加罗的婚礼》,而这只是华为数字欧洲愿景的一部分。如今走在罗马街头,连交通灯都用上了华为的AI技术;在北欧,渔场开始利用华为的新设备控制鱼料投放,降低成本。

这不再是人们熟悉的华为用电信设备四处征战的故事了。

刚到欧洲的前七年,华为运营商业务负责人彭博每次在机场,都被海关询问,“华为是谁?”彭博把手机翻过来,抠开电池盖板,向海关展示里面小小logo的华为。

11年后,2018年二季度华为以670万部的销量,拿下24.8%的市场份额,是欧洲第二大手机商。这些手机给华为带来的收入中,其中半数来自高端手机。西欧是高端市场,征服一个高端市场,意味着拥有了征服全球的能力。手机把华为品牌推向全球,而品牌则是一家公司得以不断扩大边界的关键要素。

此时,彭博已升任华为西欧地区部总裁。再到机场,海关人员改而向他打听华为手机的最新配置。

在西欧,外界看到的华为,形象越来越从容、丰满,从一家电信运营商,一家手机公司,逐渐转变为一个提供智能生活的科技公司。它不仅提供技术服务,还要同当地的各行各业一起打造移动互联的生态系统。AI、5G、IOT等是生态的底层,手机则是这个系统的推手。

华为进入西欧18年了,这里不是华为最早进入的市场,也不是最晚的,但却是最关键的。

不是what,而是why             

华为的西欧新故事

华为西欧地区部总裁彭博认为,让欧洲主流社会认知并接受一个品牌,与知道一个品牌,完全是两码事。

如果试图总结彭博在欧洲的11年,他只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让外界知道华为;第二件事,是让华为从“知名”到“美誉”。第一件事时间长且艰辛,第二件事,他正在做。这件事情十分重要,因为,形象升级可以帮助华为不断拓宽欧洲的边界。

2004年,德国杜塞。彭博要向对“华为”一无所知的欧洲运营商推销数据卡。正式的会面很难约到。为了偶遇客户,他多次在数个欧洲机场辗转之旅。第七次,终于在杜塞的机场大厅,堵住了客户,获得了半小时的会面时间。

八年后的2012年,华为作为一个电信设备公司,在西欧家喻户晓。那一年,华为开始在内部讨论是否要做自主品牌手机,彭博有一些担心。毕竟,即使外界知道华为,也不见得会买账。当时,华为已为欧洲几个主要运营商代工手机多年,站在运营商身后的生意,其实也还不错。

但诱惑也是十足的。手机是一个全球分工极度成熟的市场,欧洲又因人均300欧元以上的手机消费,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端市场。拿下欧洲,意味着在终端领域成功了一半,也意味着成为全球领导品牌。

华为开始向欧洲运营商合作伙伴释放信号。在一次业务沟通上,有欧洲运营商大佬表达了谨慎的悲观——没有无线商做成自主品牌的先例。意思是,你们要做手机可以,但需要从头再来。

当时在场的,有彭博,还有新上任的集团消费者BG总裁余承东。在此之前,余承东在华为掌管年收入超过390亿美元的无线部门,曾在任期内使华为超过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商。

六年匆匆过去,第三数据分析机构gartner数据显示,2018年二季度华为以13.3%的市场份额取代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市场地位已完全不同。彭博依然记得当时欧洲运营商的否定,唏嘘之时,他总忍不住要跟别人讲那段故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