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腾讯刘胜义:产业互联网时代到来,腾讯追求“共建”而非“颠覆”

05-22 IT文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互联网领域的中国创新正在成为眼下欧洲学界研究和学习的案例样本。

从去年开始,伦敦商学院三名学者对微信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并对张小龙、微信创始期成员都进行了访谈。他们研究的重点是——腾讯如何从一家创业公司以及一款社交产品成长为如今的庞然大物。

最终,这支研究团队完成了一份商业案例《腾讯微信的创新与敏捷》,作为伦敦商学院“战略与创新”课程的主要内容。

与此同时,伦敦商学院最近还在伦敦主办了一场“2019年中国商业论坛”。伦敦商学院副院长Julian Birkinshaw(这份商业案例的执笔者之一),与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刘胜义进行了一场对话。

在对谈中,伦敦商学院副院长向刘胜义发问——颠覆旧权威的人会变成新的权威,接下来腾讯该怎么办?

刘胜义表示,腾讯眼中的未来定位并不是“颠覆者”而是“共建者”,并且正在努力成为变革的推动者。

在刘胜义看来,消费互联网背景下的互联网增值服务争夺市场份额的战役已经结束,聚焦于数字化传统业务模式的产业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一领域,腾讯很难做到一家通吃。

因此,刘胜义认为,腾讯需要联合自身生态内的所有合作伙伴,共同探索产业互联网转型,为各行各业提供“数字化助手”,提供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

刘胜义再次解读了腾讯最新的企业愿景“科技向善”:“公司——尤其是世界各地的大型平台公司——都要主动肩负起一个责任,那就是确保我们发现的任何新技术首先必须符合更大的利益。”

刘胜义提到,腾讯在未来会更多地用科技创新应用在医疗、教育等社会民生领域。

此外,伦敦商学院副院长还发问——如何确保拥有一支高度创新的员工队伍?

刘胜义提到了腾讯管理员工队伍的三点“秘笈”:

第一,任何一个组织都希望自己极具创新性,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员工就需要非常宽容;确保员工犯错误的时候,也务必要宽容。但与此同时,容忍错误并不意味着容忍无能。

第二,腾讯鼓励扁平化的结构组织,而不是等级森严的组织。

第三,腾讯鼓励员工去实践,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灌输一种“不断尝试”的文化。员工需要不停进行总结,了解自己在尝试的过程中犯下了什么错误,这些错误是否会重复出现;自己尝试的方向是否能够带来新的见解或突破。

“在招聘时,我们寻找具备如下特质的员工,他们愿意突破边界,诚信,愿意协作,真正挑战创新的极限,并且有团队合作精神。”刘胜义表示。

伦敦商学院副院长朱利安·布金绍(左)与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刘胜义(右)对话

伦敦商学院副院长Julian Birkinshaw(左)与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刘胜义(右)

(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蔡鹏程,发自伦敦)

以下为伦敦商学院副院长Julian Birkinshaw与刘胜义的对话实录,略经钛媒体编辑:

从“颠覆者”转向“共建者”

Julian Birkinshaw:有人说腾讯是一股颠覆性的力量,有点像亚马逊——至少在西方是这样看的。未来,你将进军哪些行业?除了游戏、娱乐和社交媒体之外,你在哪里看到了解决其它问题或满足消费者其它需求的机会?

刘胜义: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有趣的问题,可能会让中国的许多企业家——无论是年轻还是年老——夜不能寐。在我谈这个话题之前,我想先讲一下颠覆的概念。曾几何时,我们被视为几乎所有事物的颠覆者。

如今,中国GDP的三分之一以上来自数字化,这是由京东、支付宝、腾讯支付、以及各种支付公司推动的数字化,而所谓的创新升级,只发生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那么,下一步发展方向是什么呢?

不再是各种互联网增值服务争夺市场份额的战役,而将聚焦于数字化传统业务模式。其核心是产业互联网,我认为腾讯把这个巨大的战略重点作为了我们未来发展的使命。为各行各业提供“数字化助手”,提供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

在工业领域,南方电网原本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数据分拣任务,通过腾讯云AI图像识别技术,几天内就能完成;在零售领域,永辉超级物种超市内,商品标签配备二维码,消费者通过微信小程序扫码并支付,即买即走,极大提高了零售业的运营效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0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