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灰犀牛”事件,视频网站自制内容无法逾越的屏障

05-28 IT文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公关之家,作者 │七公子

“数据被各个视频网站平台分割,但没有哪个视频网站掌握的数据量足以导致强大的生产力。内容行业需要数据颗粒无限自动细分,并且跟人的情感、兴趣、人性的变化简谐共振,才能推动生产力。”

伴随着十年中国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视频网站现在已经取代传统电视台成为最主要的影视剧播放渠道。电视台收视情况持续萎缩,据调查近半数网络视频用户已经不再接触电视。而视频网站为了摆脱视频版权谈判的被动、优质独家内容的匮乏的现状,除了背靠互联网科技巨头(BAT为主)“乘凉”,更是纷纷发力自制内容。

爱奇艺的百亿元投入内容版权计划,优酷的三大内容战略,腾讯视频也向内容自制领域“恨砸钱”。从版权购买扩展到内容定制、自制,动辄数百亿的内容投入带来了付费会员的持续增长,也让一众视频网站深陷亏损泥潭。从2014年互联网视频自制内容业元年开始计算,五年时间已经过去,“春天”到底在哪里?

我们先搞清楚概念:“灰犀牛事件”是太过于常见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的风险和痛点。视频网站内容自制行业背后的“金主”比起一般的电视台烧钱能力可是强了许多,视频网站直到现在却还是总体处于亏损状态,为什么互联网大佬“烧”不出一片行业春天呢?就是因为相比其他行业,这个行业有着太多的“灰犀牛”,光靠烧钱是解决不了的。

第一只“灰犀牛”:数据无法驱动创作

2018年,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三大视频网站的自制剧首次超过的版权剧,占到65%的比例,网端版权价格在2017年前早已超过电视台。但是由于视频网站并不能真正掌握用户,用户忠诚的是内容,尤其是引流效果极其明显的头部内容。

因此,为了留住和吸引用户,提升市场份额,各大视频网站对头部剧的采购竞争日趋激烈,导致其版权价格急剧攀升,主要靠背后的金主“烧钱供血”。

头部剧的价格由 2010年的 2 万元单集飞涨至 2017 年的 900 万元单集, 2018年《盗墓笔记3》单集更是达到了2400万。

自制视频内容的火爆,却并不能代表视频网站过得轻松如意。 爱奇艺2018年前三季度的亏损超55亿元,相比2017年同期,尤其是三季度亏损扩大了180%;优酷和腾讯视频虽未披露具体数据,但也都公开表示过亏损。

“灰犀牛”事件,视频网站自制内容无法逾越的屏障

从内容投入上看,爱奇艺2018前三季度的内容成本为146亿,已经超过了爱奇艺招股书中2017的全年内容成本126.16亿元。

其他两家尽管没有披露具体数字,但从其采购的版权内容之多和自制内容之精来看,成本也必然不菲。

这就像“卖血输血”,如果不进行内容成本投入,马上会被用户抛弃;如果继续投入只能靠背后的金主烧钱,但何时是个头呢?

根本原因在于,视频网站参与内容制作只是一个辅助性工作,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内容产业实际上只有三个环节:创作,推广、分发。

创作是致力于研究人和人的关系、人和环境的关系、人和自己的关系三大问题,并将研究结果以视频、音频、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工作。但是这个工作跟数据没有关系,数据也无法去驱动创作,没有一个人能够变成千面创作人,因为数据能够改变创作风格。即使用户需求可以直接提供给创作者,也不可能创作出让用户满意的内容。因为内容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未知性,这种未知性需要“创作”。

推广是人和数据的关系,人和数据共同对内容行业起到作用。数据可以引流,基于已知的数据,可以让感兴趣的用户来获取内容。但是,新内容是具备不可控因素的,也许会用户会因为某次新创作的内容粉转路,甚至转黑。例如某一知名编剧,此前的作品深受欢迎,积累了大量粉丝。推广可以找到这些粉丝,推广新剧。可是粉丝看了发现是抄袭的,必定有人会脱粉。

最后的环节就是分发,这是纯数据驱动的环节。什么样的内容、制作成本多少、什么样的人喜欢、他的付费水平怎么样、如何分发到他受众,全部可以从数据中得知。

但是,内容的创作是根本,是后续推广和分发的起点。视频网站如果纯粹被数据驱动,就根本不会去自制内容。这一点上,靠互联网思维解决不了,靠烧钱也许解决得了,但是成本会更加巨大,以至于永远无法收支平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1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