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在华为的三种角色:布阵、点兵、陪客户吃饭
洪天峰,领教工坊领教,方广资本CEO,华为前副董事长、首席运营官、公司EMT成员
来源:领教工坊
企业家们要不断反求诸己、突破自我,达到认知的提升、行为的改变。这也是一条自我修行的寂寞之路,在孤独中进入更多的内在求知和创造,在探索中不断反思,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精进之路。
从企业主到企业家,到世界级的企业家,到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自己总结大概会有六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创业期,这时候做事是凭感觉的,创业者有激情,觉得创业是一件很好玩、很刺激的事。然后企业发展了,从几个人到几十个人,到几百个人,我们还是有激情,但还是凭感觉,这时候会有更多的博弈心态出现。再继续发展,人更多了,开始有理想了;然后业务大了觉得很累,这时候就开始寻找方法,感觉自己很多东西不懂,有难度,所以大家的表现就是愿意上课了,到领教工坊,到中欧、长江上课,想把企业做大,到处打听有什么好项目上一上,江浙很多企业家都这样。再继续发展下去,慢慢梦想做世界级企业了,不但接受了很多培训,还要请顾问等等。
但我们自己都是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觉得这个行吗?那个管用吗?这时候功利心很重,口服心不服,开始自我膨胀。而企业确确实实就是遇到了瓶颈,感觉使不上劲,总是感觉碰到一个玻璃天花板。
把这几个阶段画成一个棋盘,划一个“楚河汉界”。左边这个领域是停留在所谓的创业阶段,野蛮生长、业余管理是不行的,我们一定要跨过这个楚河汉界,从凭感觉的业余管理跨到专业管理。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构建团队了,除了我们班子的人,还有这么多的所谓的CXO,但是红点只有一个(老板),其他人都在外围。但真正要他们成为企业某些方面的核心和支柱,企业家要成为战略家,同时要提升团队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可是大家做了很多尝试,为什么形不成一个团队?其实企业家还要超越战略,从战略家变成一个公司的领袖,那要做企业文化、价值观、愿景、使命,只有这样才能让公司可持续发展,企业家在团队之外留下精神,让我们的团队都成为有愿景的人。我们团队都成为有愿景的人,他们就又可以团结更多的人,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做大。
所以在战略家的阶段我们是有愿景的,有明确的商业模式,平衡,能见度高,信息多。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要做企业的精神。所以企业家要经过这六个发展阶段的变化,最重要的是“要消灭自己”。我经常跟企业家说,你想清闲,你想轻松,你就得要有一个很不轻松的阶段,你如果没有那个很不轻松的阶段,你想轻松,没门。所以我们要把员工变成同事,要把下属变成同僚,我们自己要改变。
企业家的角色定位
大家都愿意做世界级的企业家,那怎样成为一个卓越的企业家和高效的领导?首先我们企业家要有一个很好的角色定位,大家经常问我说任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到底在华为干什么。曾经给华为起草基本法的吴春波教授,写过一本书叫《华为没有秘密》,他评价任总就是那几句古话,叫做“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见万种人,干一件事”。
任总到处满世界飞,那个照片他一个人坐车,这个都是真实的,我们在华为出差全部都是一个人,没有前呼后拥,也从来没有人给我拎包,都是自己去安排车,也没人接。有一次我跟任总出差,从深圳去北京,上了飞机我不理他,他也不理我,他看书,三个小时看了三本书,他看书很快,博闻强记,这是他的一个基本素质。然后各种人都见,只要人家说任总有个人你应该见一下,没事他就去见。平时他也在食堂吃饭,也看到他经常跟下面的员工聊天,他不把自己封闭起来。我们现在很多企业家深居简出,然后下属跟他汇报,要约时间,约半天约不上,这个情况很多。
所以任总跟我们讲,“我的任务就三个:布阵、点兵、陪客户吃饭”。布阵就是组织、点兵就是干部管理,陪客户吃饭,就是了解客户需求,这是他做的最多的三件事。柳传志也说,在联想干的事就是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就这三件事。
所以我们企业家在企业里,你干什么事,能不能很简单明了地就把它说出来?如果你能简单明了地说出来你的定位可能就准确了。如果说这也是你干的,那也是你干的,这个也你处理,那个也你处理,你肯定定位不清楚,角色不清楚,这个肯定就有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讲企业家的角色定位很重要。
第一,成为一个卓越的企业家和高效的领导者,我们需要有一个很好的信念,我们把它称之为“正信的信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2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