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音乐版权的泡沫,一触就破

06-12 IT文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周天财经,作者|复叶 周天

数字音乐战场硝烟再起。

昨日有媒体报道,目前原九天音乐核心成员已经从上海迁至杭州办公,并且这一团队正在研发的新业务线产品,结合九天音乐之前做的产品和相关报道,基本可以确定是to B的版权经纪平台与商业授权方向。

这说明,网易云音乐开始布局to B版权业务。

本月初,今日头条也传出涉足数字音乐付费订阅业务的消息。数字音乐战场,自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下称TME)上市近半年以来的短暂和平,即将告一段落。

考虑到TME此前也已经布局版权发行相关领域,对同样从事to B商用版权音乐平台的V.Fine母公司DNV、以及爱听卓乐两家平台进行了投资——这一次的战火硝烟,已经从to C的用户一侧,蔓延到了to B,从争夺用户的角力升级到产业链话语权、以及变现模式的「全面战争」。

第一声枪响在to B版权市场,原先存在的不合理泡沫正在被戳破。

01 亟待重构的发行体系

提到中国数字音乐的版权问题,就不得不提到自2010年就开始开展的「剑网行动」,这一行动旨在打击网络盗版,对音乐、视频、文学、网游、动漫等方面进行正版化布局。

不少人可能还有印象,在二十一世纪的头十个年头,在网上可以非常容易地下载到各类盗版资源,虽然这样对于用户来说是「走了捷径」,但创作者拿不到收益,就没有继续创作的动力,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到了2015年,有关部门连续出台针对网络盗版音乐传播的政策文件,诸多未经授权的网络音乐提供商被叫停,数字音乐盗版泛滥的情况得到了控制。没有杂草抢夺养分,树木才能茁壮成长——正版音乐的版权价值开始受到重视。

具体来说,音乐版权市场的收入主要包括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唱片/经纪公司、版权代理商等版权方通过音乐转授权或者售卖所获得的收入。而购买版权的,主要是数字音乐平台(如网易云音乐、TME等)、音乐综艺节目及演出表演授权,以及影视剧、动漫、广告营销、游戏等内容制作过程中所用到的OST(原声配乐)或BGM(背景音乐)。

这里面,数字音乐平台间的激烈竞争,推高了音乐版权费用,2017年,腾讯以3.5亿美元及1亿美元股权取得环球音乐独家版权,网易云音乐则以20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拿到朴树专辑《猎户星座》的独家版权。第二年,网易云音乐又以1.7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购买了华研音乐的2000首曲库。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在中国音乐版权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18.4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8年的188.3亿元。对于数字音乐行业来说,这是一块巨大的蛋糕。

但硬币也有另一面,在传统分发体系下,市场规模的增速已经出现明显的放缓。预计在2019年增速将回落至27.8%,2021年降至8.4%。

图片来源:艾瑞咨询报告

图片来源:艾瑞咨询报告

为什么会这样?

一方面,在2013~2015年期间接近翻倍的增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策上的利好,一次性释放了此前被压抑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目前的to B版权授权方式仍然十分保守、单一,主要是以一次性买断为主。比如音乐游戏从唱片公司获得某歌手的歌曲版权需要支付80万3年的买断授权,存在不合理的泡沫与水分。

显然,这样的版权合作模式,并不利于商业合作的开展与创新。

因为是一锤子买卖,所以全部的风险与现金压力,都集中在了被授权方一侧。在美国,音乐类游戏的版权付费方式就要更加灵活,常见的包括根据游戏自身销量,按单位支付版税,甚至设计销量达到不同级别时的分级税率等等。

一场变革在所难免。

02 走到台前的音乐制作人

谈到音乐产业,就一定要提到全球三大唱片公司。自2011年环球唱片以12亿英镑收购了陷入困难的百代唱片之后,世界唱片业就此正式确立三足鼎立格局。

三大唱片公司势力有多庞大?仅以其中最大的环球唱片公司为例,孙燕姿、张惠妹、陈奕迅、Lady Gaga、Eminem等知名歌手,都是环球旗下签约艺人。

在2018年,全球音乐版权营收的191亿美元中,环球、索尼及华纳三大唱片公司占据了68.6%的份额,其曲库数量同时占据全球录制音乐曲库版权数量的89.1%,全球音乐版权市场呈现出版权数量与营收集中度双高的特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4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