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跑路前夜,这群人还在疯狂敛钱!” 中国健身房的末日最大骗局

06-21 IT文章

null

文/金错刀频道 张一弛

null

“一带一两年卡、个人年卡、亲子卡、家庭卡,便宜出售了...”

在跑路前夜,健身房的大门早已悄悄上了锁,可销售们依旧很忙。他们正忙着在朋友圈争分夺秒、声嘶力竭的推销着健身房的年卡。

第二天,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健身房的门口贴出一张通知:

迫于资金严重紧张等压力,迈峰健身已经连续数月亏损,严重的入不敷出,从6月1日起暂停接待会员进行健身。

null

这是一场发生在石家庄的健身房跑路事件,这场末日前的疯狂捞金上千名会员几乎没有一人幸免:

崭新的年卡还没退,有些会员衣服甚至还锁在柜子里,损失最大的是那些卡里还买了上万元私教课的人...

经营不善、倒闭、欠薪、投诉、跑路......似乎已经成为了健身房的死循环。

null

更严峻的现实是:

相同的运营模式,相同的捞金套路,相同的倒闭方式,几乎全国每个城市每个月都在发生。

1

让大爷大妈放弃广场舞,

疯狂扩张的高光时刻

2001年,当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时,整个国家都沸腾了起来。

奥运会结束之后,国务院决定将每年8月8日定为“全民健身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说:“希望在8月8日这一天,每个人都能够在自己所在的地方,快乐、健康地从事体育健身活动。”

在那两年,没有哪个词的热度可以超越健身这两个字。

null

开健身房,成为很多老板的最优之选。

是因为他们热爱中国体育事业,想为全民提供一个好的健身环境吗?

很显然,并不是。

开健身房门槛低,来钱快,这几乎成了健身圈里心照不宣的共识。

很多健身教练都告诉刀哥,健身房的老板们并没有什么心思打理健身房:主业可能是炒房、炒股或者其他投资,健身房不过是他们的第二、第三甚至是第四产业。

这个时期,北京和上海一马当先,相继出现了浩沙、中体倍力、青鸟,威尔士、一兆韦德等健身机构。2002年,北京的平均薪资刚刚到两万,办一张中体倍力的年卡就得搭上一半的年薪,卖到1万元。

null

除了这些知名的大品牌,2010年全国各地开出了大大小小3245家健身俱乐部。

开店越来越疯狂,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新增的会员数量有限,无法弥补成本缺口,这些健身房想的不是改善健身房质量,留住老会员。

他们的“神奇操作”是:开更多的店。

比如1年开50家,如果新店在两三个月内不能回拢资金,就迅速关掉,换地方再开一家,而上一家店会员的卡费也不予办理。

但这样的做法给健身房埋下了一个很大隐患:一旦新店拓展不顺,整个现金流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根本没有任何抗风险能力。

为了更快收回成本,健身房把一个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卖卡。

null

这些健身房一般会诱导顾客办理年卡甚至是三年卡。之后,会有专业的体测及私教体验,从私教课程再回拢资金。

买50节赠20节,买100节100节,他们并不在意课程单价是多少钱,只在意一次性能收上来多少钱,更多的储值才能帮助他们继续扩张。

2018年,《中国健身行业白皮书》公布了一组数字:

办卡和私教课的两项收入,在健身俱乐部的收入结构占比中占到了89.3%,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传统健身房“卖卡+开店”的畸形发展模式就此形成。

这种模式导致的后果就是,健身房高峰时刻人满为患,拥挤不堪,器械排队,体验极差。

null

但健身房并不在意你的训练体验,会员多了,接下来的收割机会就大了。

2

中国最老牌健身房巨头坍塌背后,

是一家接一家的崩盘

没有任何行业可以忽视用户体验,蒙眼狂奔,健身行业也一样。

传统健身房的“末日审判”并不是这两年才开始:事实是,在2013年,中国的5000多家健身房,80%基本在维持或亏损状态。

危机之下,一些健身房的“黑暗人格”开始全面爆发。

2019年5月,广东中山沙溪大咖健身,跑路。

这家大咖健身开卡的会员有三四百人,涉及金额300多万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6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