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脸”社交潮起
继图文社交、视频社交之后,社交领域的玩家正在试图用“声音”这个元素,打开一扇新大门。
作者| 舒虹编辑| 罗丽娟
2019年沦为“话题之作”又消声匿迹的社交应用太多,反而有一类社交App正在悄然壮大——今年以来,以Soul、音遇、吱呀为代表的社交新产品频繁占据App Store 社交榜前十。
而这些App不约而同地瞄准了同一主题——声音社交。
沉迷声音交友的“95后”女生莉莉安发现,传统的图文社交和视频社交更多是看脸的,如果突破“颜值”这个层次,玩法可能截然不同。
“声音社交是不看脸的,你不用在意颜值、财力、学历,不用暴露身份,只关心是否聊得来;使用场景也更随意,你甚至不需要放下手边的事,走在路上、跑步、做饭时,都可以打开来听一听。”莉莉安说。
在谈到社交趋势时,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QQ负责人梁柱认为:“去年短视频是很大的变化,今年声音社交会有起步。“
据统计,目前市面上主打声音社交的陌生人交友产品不低于30款,创业者和嗅觉灵敏的各路资本竞相涌入,迅速切入“95后”、“00后”的社交世界。
继图文社交、视频社交之后,社交领域的玩家正在试图用“声音”这个元素,打开一扇社交的新大门。
1
今天你“连麦”了吗?
莉莉安今年春节接触到“吱呀”这个App后,“立马喜欢上了”。
注册时,“吱呀”会要求新用户录制一段音频,然后根据其声音特点、音色等形成一个声音气质标签,如男性用户的正太音、少年音,女性用户的萝莉音、御姐音等,并通过大数据算法以“声音漂流瓶”的形式进行实时匹配。
莉莉安第一次听到系统匹配的声音感觉“很有磁性,像个播音员”,点击一下“喜欢”,就可以开启聊天了。相反,如果遇到不喜欢的声音,可以选择“扔掉”。
“就像是另一种形式的匿名社交,因为不露脸,完全没压力。”莉莉安表示,声音可以让自己更贴切地感知到对方的存在。
事实上,声音这一表现形式在互联网世界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2008年前后,一些语音通讯平台就是许多游戏玩家的“开黑”必备,不少在线语音聊天室也聚焦了大量用户。但是这一轮兴起的声音社交有着新的特点:以移动端为主要阵地、以声音作为沟通媒介、直接瞄准“Z世代”人群。
“95后”、“00后”们用一种新的语言来形容它——连麦。从“连麦”打游戏到“连麦”睡觉,“今天你连麦了吗”成为一股风潮席卷年轻的用户群体。
“社交的本质回归人与人,无论是图文、视频还是声音,其本质是调动用户社交互动的积极性,而声音天然能拉进用户距离。”一位荔枝相关负责人称,声音比图片和文字有温度,比视频更含蓄。“不看脸”社交+声音的匹配,在年轻人中风靡,无论是去年大火的“小哥哥网恋么,我萝莉音”,还是语音“连麦”的吃鸡游戏,有一把好声音的用户天然会受到喜爱和关注。
此外,由于聊天动力是基于声音特质和聊天内容,而非美貌或炫富,声音社交打破了传统社交的“颜值”垄断。“对长得不看好或对自己颜值不太自信的人来说,这种社交方式轻松许多。”莉莉安说。
同时,声音社交还有个突出的优点:不占用双手和眼睛,不和其他应用争夺时间。
有媒体统计,目前使用声音这一社交方式的用户在6000万人以上。其中,Soul总用户数已突破5000万(除语音社交外还包括其他功能),TT语音也对外宣称月活达到500万、总用户数超过千万。截至2018年底,吱呀的母公司荔支旗下的当家产品“荔枝”已拥有超过2.5亿的全球注册用户,4000万月活跃用户,不过目前上线过半年的吱呀,用户数尚不明确。
根据红杉中国发布的《创造未来——红杉00后泛娱乐消费研究报告》,社交性、潮流性和个性化是“00后”用户最看重的三大产品特征,其中女性用户对于潮流、有趣以及个性独特的应用更为偏爱。
声音社交的兴起,恰恰满足了年轻一代个性化的社交需求,击中了他们好奇又孤独的性格特征。
2
抢滩“耳朵经济”
声音一直是互联网上不可或缺的表达方式,过去围绕声音诞生的QQ音乐等数字音乐平台、喜马拉雅等综合在线音频平台、红豆live等语音直播平台,其本质都是耳朵经济。
甚至综艺节目也开始挖掘“声音”的卖点。2018年初,湖南卫视推出的声音竞演类综艺《声临其境》刷爆了全网。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6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