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6天“造车”,挑战无人驾驶丨钛媒体影像《在线》

06-27 IT文章

【钛媒体影像栏目《在线》,力图准确记录互联网时代的个体。图文、视频版权为钛媒体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使用,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13'44″视频:一场无人驾驶挑战赛)(视频:田毅涛)

苹果收购 Drive.ai 再次给无人驾驶领域泼了一盆冷水,这也可能是无人驾驶行业洗牌的开始。

经过三年的催化,虽然自动驾驶落地依旧遥遥无期,但不可否认的是自动驾驶已成为AI最热门的赛道。每个自动驾驶的垂直市场都可以造就市值超10亿美元的“独角兽”,在出行领域,Waymo和特斯拉均表示,要在2020年开始推出商业化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这样一个炙手可热的领域,自然会吸引一大批年轻人涌入。

2019数博会就有这样一个吸引全球200多名工程师报名的“Moving Hackathon”无人驾驶挑战赛,6天时间里,来自世界各地的17名工程师组成了3支队伍展开角逐。

钛媒体影像《在线》第91期的主角,是这次挑战赛的一支参赛队伍,几天时间内,他们在一台配备硬件支持的普通车辆上实现了部分自动驾驶功能,并通过比赛的7项挑战拿到冠军。

5月22日,贵州科学城PIX翰凯斯无人驾驶智造工厂,赛事承办方挑战赛承办方PIX无人驾驶COO曹雨腾负责人向正在参赛人员讲解2019年数博会无人驾驶全球挑战赛“Moving Hackathon”的比赛规则。

5月22日,贵州科学城PIX无人驾驶智造工厂,挑战赛承办方PIX负责人向参赛人员讲解比赛规则。

PIX是一个提供模块化无人驾驶实践和体验的移动空间,这里会定期举办关于自动驾驶的Hackathon。国内很多工程师并没有练习和测试无人驾驶的环境,也不太容易有机会经历完整全面的改造实践,PIX希望以工程挑战的形式“降低开发者们对无人驾驶的测试和实践门槛”。

比赛第一天,来自中国、西班牙、印度等6个国家的17名参赛工程师依次自我介绍后留下的姓名。这选手们在白板上留下个人姓名,轮流进行自我介绍,17个人组成了最终选择分组组成三支队伍展开角逐。

比赛第一天,来自6个国家的17名参赛工程师依次自我介绍后留下姓名,这17个人组成了三支队伍展开角逐。

2DIFFICULT队:上海交大师生+浙江移动工程师+墨西哥工程师

2 EASY队:德国、西班牙工程师+贵州大学研究生

国际联队:土耳其、印度、巴西工程师

“世界各地报名参赛的工程师有200多名,最后我们选出了17位。”PIX COO曹雨腾向钛媒体《在线》介绍,参赛队伍要将算法和传感器部署在官方的全尺寸比赛车上,在封闭园区道路计时跑圈,挑战7项自动驾驶道路任务,最后根据每个单项完成情况和整体完成时间计算得分。

比赛为期6天,7项挑战任务分别为:

红绿灯识别、斑马线行人避让、下坡变道减速停止、障碍行驶、车辆掉头、停止标志识别、S型弯道行驶。

“2 DIFFICULT队”(下文简称D队)队长马臻在和队员讨论赛事方案比赛。D队由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博士后马臻带领的研究生团队、中国移动浙江公司AI算法工程师戚靓亮以及墨西哥深度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工程师Fernando共6人组成。

“2 DIFFICULT队”(下文简称D队)队长马臻在和队员李黄河讨论赛事方案。

马臻博士毕业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研究方向为火焰动力学和结构的数字图像和信号处理,他就职于上海交大,是汽车工程研究院无人车课题组组长。

马臻领衔的D队由上海交大研究生团队和中国移动AI算法工程师以及墨西哥算法工程师组成,一共6人。“这次带交大的研究生一起参赛,就是想锻炼一下团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们完整地参与一次无人驾驶车的改造。”马臻对钛媒体《在线》介绍。

D队队员林挺正在Ubuntu系统下准备安装autoware、ros、Qt5等软件。

D队队员林挺正在Ubuntu系统下准备安装Autoware、ROS、Qt5等软件。

林挺是上海交大汽车工程学院研究生,这次主要负责激光雷达调试与控制以及核心软件安装。安装软件是改造车辆的第一步。第一天安装,D队就遇到了麻烦,他们连续装了4次都没成功,致使整体进度落后其他两支队伍。“倒不是技术难题,因为这台电脑之前被人改过参数和IP,所以还要重新设置和修改,不过是比较打击士气。”林挺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6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