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加智能有个“小目标”,让智能门锁走进千家万户
“我自己本身是做律师的,在创业之前,我已经做到了‘合伙人’级别,”段方华表示,“但我一个人的精力和产出始终是有限的——因为你做到了合伙人级别,所有的客户都想要你参与到他们的 case 中。”
虽然段方华很享受律师的工作,但她想要做“更大的事业”。时值 2012 年,正是国内地产领域个人租赁市场和智能手机行业兴起之时,住房领域的智能化正是她寻找的那片蓝海。
果加智能-段方华
当时留美的段方华自己有过在高级公寓租住的经验:当时的一些高级公寓已经开始采用“智能”门锁——所谓的智能门锁不过是以自定义电子密码替代传统钥匙门锁,远不能和现在智能门锁相提并论。在和不少地产行业的企业家交谈过后,段方华意识到住房领域即将迎来一波消费和产业升级的机遇。
“住房和租赁领域是资产很重的行业,线下属性十分明显,”段方华表示,“如何管理这些入口?这个问题促使这些企业迫切寻找数据化的方案。”
2013 年初,段方华选择了智能门锁这一“新赛道”,创立了“果加智能门锁”这一品牌,开始创业。
截止到 2019 年第四季度为止,果加智能团队近400人左右,其中研发占比 47 %以上,均来自华为、百度、中科院等 500 强企业及国内一流技术研发机构。先后获得国内顶级投资机构启迪之星、携程等数轮风投,2018 年 11 月,果加 C 轮融资 1.5 亿人民币。
什么样的门锁才称得上“智能”?
过去的“智能”门锁充其量不过是电子密码门锁,用一个长期密码代替了钥匙,仅此而已。用户不能随时更改密码,更别提指纹功能,或访客模式了。
所以电子门锁要“升级”成为智能门锁,第一步需要改变的是“密码”。用户要随时随地能掌握自己的密码,最简单的是能随时地修改自己的密码。
普通的电子门锁
“我们最开始采用的是 433Mhz 频段网关的方案,”段方华表示,“采用这一套系统的原因一方面是考虑到成本,无论是 WiFi 还是蓝牙模块在 2012 年的成本都比较高;而当时 4G 网络也没有普及开,我们担心网络信号覆盖有死角,无法覆盖到智能门锁终端。如果采用 433Mhz 网关的设计,就能确保数据下发不会因为数据传输而遇到问题。当传输密码的通道没有问题之后,我们就能设置临时访客密码了——当然,从端到端的整个传输过程都是加密的。”
虽说用户可以远程设置一次性访客密码,但如果家中出现意外,比如网络不通畅,或者是停电了,一次性访客密码岂不是不能成功下发了?
“这种情况,我们也预想到了,”段方华回答道,“我们在用户端的网关上和服务器端都部署了同样的加密算法,它们能同步生成同样的随机密码。即便是用户无法通过网关下发一次性访客密码,也能通过服务器获取当前时间点的随机密码。这个加密算法有些像 Google 二次验证应用 Authenticator 采用的技术。”
智能门锁:从产品到服务,果加智能自建安装平台
智能门锁不同于其他智能硬件,首先它是一把物理锁,需要具有材料和硬件上的可靠和稳定性,其次它是一把智能锁,它不仅要具有安全性——这既指的是硬件层面上的安全性,也指的是数据上面的安全性,毕竟涉及到了数据传输,还需要足够智能,给用户优良的体验——从这个角度而言,它更像是一款互联网产品。
“这也是我们和其他厂商的差异所在,”段方华表示,“我们具备智能门锁的端到端的能力——从硬件端,材料端到互联网端。这三个‘端’确保了我们具备完整的产品研发和生产制造的能力,也能保证我们的产品品质有保证。我们坚持自主核心技术研发,累计获得知识产权 150 多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 23 项,具备研发-制造-供应-交付-售后服务全闭环综合质量管理能力。”
果加智能门锁
作为线下入口的智能门锁,并不是卖出产品,整个交易就完成了,它还涉及到门锁安装,数据管理和维护等等一系列售后服务。另外,不同于其他的一些智能家居产品,智能门锁的安装是需要经过训练的熟练师傅才能胜任,而在愿意尝鲜用户较多的一线城市里,组建一支线下安装团队成本相对可以接受。果加智能搭建了线上安装服务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安装师傅可以“像滴滴平台上的司机一样”接单上门安装智能门锁。
那么在用户体量相对较小的三四线城市,怎样才能确保用户的安装服务体验呢?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7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