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抢关夺寨:每日优鲜的千亿蓝图

07-04 IT文章

将近一年时间里,徐正待在北京总部的时间变少了。他坐镇上海,常跑周边几个城市,和团队考察上游产地和供应链。闲下来的空档里,这位创始人脑海里反复盘算的是一张战略地图:每日优鲜的华北战局「固若金汤」,华东是眼下最紧要的「战区」,目标是用一年做到3-5 倍于「任何对手」,然后再亲自带队继续攻向华南。

这是一张横跨未来三年的战略规划图。徐正的目标是三年拿下1000 亿GMV,对于成立四年、刚刚跨过100 亿GMV 的每日优鲜来说,距离这个目标还有10 倍空间加速跑。

时间和局势都很紧迫,这张地图上硝烟四起。万亿规模的生鲜新零售市场高频、刚需,它看似遍地黄金,实则暗礁遍布,行业上的野心玩家用不同形态切入,但到2019 年这个时间点,它们正遭遇着集体失速:美团旗下的小象生鲜陆续关店,只留北京两家店面,公司转以美团买菜为主战场;盒马也在小步回调,半年内调整中层队伍、关闭昆山新城吾悦广场店;京东7FRESH 负责人王笑松被调岗,五年千店的目标十分遥远。

无论创业公司,还是互联网巨头,大致都要面临着一样琐碎复杂的难题,这个行业的机会和挑战在于如何尽可能缩短链条,提高周转效率,要规模的同时,很难绕过烧钱这一步。每日优鲜的幸运在于入局早、填过坑:2015 年,用前置仓模式切入时,这个模式普遍不被看好,如今却被看作是「强壮的商业模式」,成为几乎所有同行的标配。但眼前要到的未来也不算轻松:在徐正的战略图上,每个区域都可能狭路相逢本地化强劲对手。

徐正大概把各种作战要素做了重要性排列:「到现在这个阶段,行业门槛是拼规模化执行力,有了这个基础之后去拼供应链。」目前每日优鲜已上线前置仓2.0 版,计划未来18 个月内在全国铺设2500 个前置仓。同时内部还孵化过面向半开放空间的每日优鲜便利购、面向下沉市场的每日一淘等项目,向全场景覆盖。

到目前为止,每日优鲜还没有进入安全地带。每日优鲜的终极目标是做成线下生活三公里内、到家社区零售的超级平台。巨头不会放弃这个机会,传统商超也在合纵资源,积极谋变。这是一场考验团队、资源和心力的攻坚战。

前置仓模式之争

对生鲜新零售市场来说,每日优鲜最大的行业意义,大概在于用四年验证了「前置仓」这个新业态有存在的合理性。

2015 年,每日优鲜以all in 前置仓的模式切入市场,在消费者一端,主打「下单两小时送达」,徐正的想法是,生鲜行业向上必须更靠近源产地;向下更靠近消费者,用「前置仓物流模式」将仓库搬到消费者身边去。但那时,行业对于这个小而精线下店的坪效、毛利、品类容纳度等零售环节生死要塞颇有质疑。在此之前,中国生鲜电商经历了将近十年的模式创新,大多以失败告终。

这是一个极致缩短链条,但需要精准计算的商业模型。规模上,精准选址下的前置仓密度做上来,才能支撑消费者需求。同时,单店商品流转效率不佳,则会拖累坪效。因此在扩张过程中,速度和运营效率同时在安全线上下撕扯着每日优鲜。

抢关夺寨:每日优鲜的千亿蓝图

每日优鲜的前置仓2.0版| 每日优鲜

徐正和团队「试过错」、「填过坑」。每日优鲜开发一套供需匹配的数据系统提升补货匹配度和效率,由于前期数据搜集不成熟,团队扛过一段至暗时刻。到2017 年,每日优鲜的结构性成本优势才开始出现:在一线城市开始盈利。根据每日优鲜CFO 王珺透露,目前每日优鲜已经拿下了10 万元的年坪效。目前每日优鲜已在全国开出了1500 家前置仓。

传统卖场的坪效在每平方米1.5 万到2 万之间。在效率至上的零售行业,到2018 年开始,前置仓也开始成为赛道内各大玩家眼中获得「业务增量」的打法,盒马、永辉、沃尔玛、美团买菜、叮咚买菜等公司都开始启动前置仓模式,将分散门店同时承担仓的角色,以提高订单响应速度,降低配送成本。目前盒马将仓店合一,坪效超过5 万,永辉做到家业务,坪效高达10 万。

不过,对许多线下商超来说,前置仓模式充当着扩展业务增量的角色,它能否在生鲜新零售业态里扮演独挑大梁的角色,争议仍在。此前盒马CEO 侯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明确提出,阿里认为新零售是最后的胜出者还是坚持开大店。前置仓的优点是投资成本低、覆盖快,但只是快速覆盖城市的过渡期好方法,最终会被迭代。「但今年下半年我们会进入其他城市,他们能做,我们肯定也能做,这个赛道我们必须占起来。」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8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