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亏掉一半市值,母公司怒撕子公司,冻结对方股权打算1元买回
本文由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一年亏掉一半市值,几乎全是子公司商誉减值,东方精工与子公司原股东公堂相见。
持续三个月的普莱德业绩罗生门,在最近一周终于白热化。按照年报,上市公司东方精工在2018年净亏损38.8亿元,其中38.5亿元来自子公司普莱德的商誉减值。东方精工认为,普莱德在2018年扣非净利润亏损2.17亿元,未达到收购时与原股东签署的业绩对赌条约,要求五位原股东补偿26.45亿元。
但普莱德管理层和原股东并不同意。他们声称“业绩被亏损,管理层背锅”,认为自己盈利超过3亿元,而非亏损超过2亿元。母公司与子公司管理层开战,声称对方在年底突击业绩,财报有诸多异常。战到酣处,子公司下午召开媒体会,晚上母公司就逐条反驳,让股民看足了好戏。
就业绩而言,东方精工一直是“优等生”,2015到2017年净利润6483.82万元、9565.79万元、4.9亿元。这让股民尤其不能接受东方精工巨亏。同样引起争议的是,东方精工在收购普莱德的一年,净利润翻了4倍,总资产翻了6倍,如果没有这笔收购,也不会有今天的东方精工。
声称子公司巨亏的东方精工,能拿到逾20亿元补偿吗?五位原股东又是否要为东方精工亏掉一半市值买单?无数股民在等待这场罗生门落幕。
普莱德业绩罗生门
2019年7月1日,东方精工发布公告称,自己提出的《利润补偿协议争议案仲裁》已被受理。正是这份仲裁逼急了普莱德的五位股东。
事情要追溯到2016年7月,东方精工对普莱德发起的一场并购。当时,东方精工斥资47.5亿元,向北大先行、宁德时代、北汽产投、福田汽车和青海普仁5位股东购买普莱德100%股权,其中发行股份占支付对价60%、现金占40%。
当时媒体对这场并购冠以“蛇吞象”的名号:收购价47.5亿元是东方精工2015年资产总额的1.9倍、资产净额的5.22倍。《佛山日报》称:东方精工收购了智能制造领域的“尖子生”。普莱德是国内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系统龙头,仅次于比亚迪和CATL。
收购同时,东方精工也与普莱德五位原股东签下对赌条约:普莱德2016年至2019年经审计的累计扣非净利润,合计应不低于14.98亿元,分年度不低于2.5亿元、3.25亿元、4.23亿元、5亿元。如果业绩不达标,普莱德原股东应支付业绩补偿。
此后两年里东方精工与五位原股东相安无事。2016年和2017年,普莱德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33亿和2.61亿元,虽然2017年单年未达标,但两年累计扣非净利润5.94亿元,超过两年业绩承诺总额,因此勉强算完成业绩承诺。
但普莱德的2018年业绩却引发双方严重分歧。根据东方精工在2019年4月17日发布的公告,普莱德业绩未能达标,2018年净利润-2.19 亿元,扣非净利润为-2.17亿元。为此东方精工不得不计提商誉减值准备38.48亿元。
东方精工要求普莱德五位原股东,按照此前业绩对赌条款补偿26.45亿元。其中北大先行10.05亿元、宁德时代6.08亿元、北汽产投6.34亿元、福田汽车2.64亿元、青海普仁1.32亿元。按照当时对赌条款,五位被申请人应以以其持有的东方精工股票进行抵偿,不足部分以现金方式补足。
换言之,东方精工要求以1元回购自己股票,而2019年7月5日其股价为4.35元。
普莱德管理层和原股东并不认可巨额亏损。2019年4月19日,福田汽车发布公告称,普莱德管理层批准报出的2018年年度财报,与东方精工披露的版本存在重大差异。3天后,宁德时代也发布类似公告,不认可东方精工发布的普莱德业绩报告。
双方矛盾在2019年5月6日激化。普莱德管理层高调召开媒体说明会,主题为《业绩被亏损,管理怎背锅?》,强调普莱德的2018年盈利超过3亿元,而非亏损超过2亿元。东方精工在当日晚间表示:普莱德管理层的声明不仅不实,而且未经普莱德股东批准。
2019年6月28日,东方精工对普莱德管理层给出的业绩版本逐条反驳。其认为,普莱德的返利金额和比例均异常、预计负债计提不足、关联交易业务真实性存疑、跨期确认收入存疑,有年底突击做高业绩之嫌。
7月的第一周,双方口水战升级成白刃战。东方精工发布公告称,自己对利润补偿协议争议案提出的仲裁已被中国贸仲上海分会受理。东方精工还向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申请,司法冻结了普莱德五位原股东持有的全部东方精工股份。目前这些股份已全部被司法冻结。
一年亏掉一半市值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8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