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风控划水,34亿资金翻船,京东诺亚谁在说谎?

07-12 IT文章

风控划水,34亿资金翻船,京东诺亚谁在说谎?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半佛仙人

1

这两天出现了一个数十亿的大雷,跨国公司承兴集团出现了问题,其董事长罗静被抓,一系列与之有业务关系的公司裤子都给扒了。

承兴集团是一家跨国综合集团,旗下3家上市公司,分别是主营泛娱乐行业,港股借壳的承兴国际控股;

主营智能硬件,在A股借壳的博信股份;

主营大健康,在新加坡主板上市的Camsing Healthcare(BAC)。

一个集团在三个市场中拥有三家主板级上市公司,实力不可谓不雄厚。

依然出现了问题,而且牵扯进了一大批公司,从金融到互联网,给他们撸了个爽。

看一下这个案子,我们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点。

罗静是怎么进去的?是被警方刑拘的。

警方为什么刑拘?因为有人主动报警。

谁报的警?诺亚方面报的警。

诺亚集团是什么?是中国最老牌理财机构之一,业务涵盖线下线上,规模庞大,当前已经上市。

业内有一种说法,每个城市最富有的一批人,不是诺亚的客户,就在成为诺亚客户的路上,因为他们的理财师一定会让你掏钱的。

你别管这句话是嘲讽他们还是夸他们,但他们规模庞大是没错的。

2

问题来了,为什么诺亚要报警抓人呢?

原因是诺亚旗下歌斐资产有多款私募产品是发的与承兴集团有关的,总涉及规模34亿,并且率属于创世系列,是诺亚集团的核心产品之一,可以理解为每个城市最富有的一批人,主要买的就是这类产品。

如果这个产品出大问题,诺亚可能会被每个城市最富有的一批人吊起来打,然后踩在地上。

踏上一万只脚。

所以说,诺亚是比谁都怕这34亿债务出问题的,所以一般来说即使撕破脸皮了,大家也会看在钱的份上假笑商业互吹的。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real,前脚扇耳光,后脚拜堂精光光,这在我们金融圈是基础操作。

作为募资方,主动举报债务方董事长来引爆这颗雷的这种事,一般是不太会发生的,因为对双方都没好处,大家一起玩完儿。

闹到现在这样儿,理论上只有一种可能性。

就是债务方是个狼人,所以要开枪带走。

3

债务方是怎么不当人的?

承兴国际想诺亚募资的时候,是做了抵押的,抵押的是他们和京东苏宁的应收账款。

京东苏宁这种电商,在运营过程中,不是说顾客付了钱就把钱打给供应商的,而是和所有供应商都有一个账期,一般来说你来京东或者苏宁卖货,都是先发货,用户付钱给京东/苏宁,然后京东在用户确认收货的N(一般为90到180)天后,给供应商结算。

所以就等于是厂家在京东/苏宁卖货,需要过很长时间才能拿到钱。

这是行业通行的惯例,大超市也都这样的,虽然拿钱慢,但这个钱确实是会给商家的,毕竟消费者掏钱买了货,钱是有的。

所以理论上,这种应收账款是非常好的抵质押物。

甚至大的电商公司都有专门针对供应商的贷款,自己欠了人家的钱,还要人家再付利息来贷款,肥水不流外人田。

承兴在京东和苏宁一共有57.47亿的应收账款,其中苏宁42.75亿,京东13.33亿。

这么大的应收账款规模,诺亚没有独家吃下。

还有一个倒霉蛋,叫云南信托,云南信托给承兴也发了一款信托产品,抵质押物也是这个应收账款。

理论上这么好的资产,不太会出什么问题。

但现在问题来了,这个应收账款,被诺亚方面的风控在做贷后管理的时候发现,可能有问题。

于是诺亚就第一时间报警了目的是为了保全资产,在后面的清算中占有足够的先机。

承兴发债太多了,涉及到的机构不止诺亚和云南信托,还有十几家信托,证券和资管公司,大家排队要债不知道要到哪一年。

所以这个游戏,叫做跑得快。

4

如果只是诺亚抢跑,那么这个案例不会引起我的兴趣,无非就是被骗了呗,市场上跟中外表高大上实际上搓的一比的沙雕公司多不胜数,即使被骗了,也无非就是买个教训,当年比这个大得多的案件多了去了。

京东和苏宁根本不承认有这些应收账款,说是承兴伪造的,这其实很正常,抵质押物造假嘛,很常见。

一般来说,围绕着应收账款,真假是很简单的事情,京东苏宁说没有就是没有,这个应该不会有争议。

这个案子最有趣的点来了,罗生门出现。

诺亚和云南信托表示这些发票查过都是真的,承兴就是在和京东大量合作,有大量应付账款。

但是京东表示不存在的,劝你们善良。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双方一定有人说谎。

诺亚财富公开表示承兴为京东的供应商,双方存在大量长期交易,现在京东否认这些事情,所以旗下歌斐资产已经因为这笔融资起诉了承兴和京东。

诺亚内部人士还表示核验了承兴给京东开的发票,并且有京东的债权转让协议且和京东进行了确权,板上钉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9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