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生鲜凶猛,电商残酷:又是赔钱赚吆喝?

07-14 IT文章

生鲜凶猛,电商残酷:又是赔钱赚吆喝?

红白渐变的肉身,汤汁饱满香味浓郁,当我们被小龙虾“俘虏”,空调送来凉爽的风,夏天终于在感官中生动起来。

今年618期间,生鲜电商平台上小龙虾销量同比增长了惊人的900%,它们用深入产地直采、合作加工的方式重新改写了产业链。比这更早的车厘子、樱桃、牛油果爆火,手法同出一辙。

生鲜电商频造热门,自身处境却十分尴尬:因为太“烧钱”,不得不依赖资本存活;用户的钱包,依然要靠持续补贴击穿。

撇开表面浮华,生鲜电商实则困难重重。

没有好消息

亏损关店,员工离职,业务推进不顺,这些因素汇聚起来,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子,刺向还未成熟的生鲜电商。

盒马鲜生舍命狂奔,30个月进入20城,开出160家门店,背后阿里的投入在百亿级别。公司财报显示,盒马的业务拓展令阿里成本剧增,利润率也被拉低。目前,仅有上海金桥店等少数盈利,大部分数据尚未扭正。

盒马开始“填坑”,众多跟随者也被持续亏损拖累,明显“扛不住”了。美团小象生鲜连关五家,仅剩两处门店支撑。永辉超级物种三年亏了十个亿,因拖累永辉整体盈利表现被分拆独立,上海首家门店近期也被关闭。

“烧钱”凶猛,生鲜电商步履维艰。中国新闻周刊梳理发现,进入2019年,生鲜电商领域内发生的投资事件尚不到十笔。而此前的创新前置仓模式出现,曾让行业备受资本关注,2017、2018年不断有新企业入场,几乎每个月都有人拿到钱。

温度骤降意味着,资本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微妙变化。

“融资节奏明显放慢,资本对后续巨大的投入趋于谨慎。”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行业的门槛壁垒已经很高,虽然生鲜有充分的用户需求,但短期内电商渗透率还很难达到一个有分量的权重,头部企业要在市占率和用户黏性上发力,势必投入巨大。

本周,彭博的消息称每日优鲜正在寻求5亿美元新一轮融资,但官方否认了这一说法。每日优鲜急于扩张但自身盈利有限,显然有很大的资金缺口。另有自称每日优鲜华东区域员工在社交媒体上自曝,公司三个月内两次降薪,站点员工罢工离职。中国新闻周刊就此事向每日优鲜方面求证,截至发稿时对方尚未回应。

同样情况的还不止它一家。上个月,传闻“叮咚买菜”联合创始人兼总裁黄成军离职,更棘手的是,叮咚深耕上海,进入江苏、浙江等地开辟新仓的进展并不顺利。叮咚内部人士透露,无锡、绍兴等城市因订单量“做不起来”被公司叫停。

天眼查数据显示,叮咚买菜成立至今,在一年时间里狂揽7笔融资,最近一次是今年3月。创始人梁昌霖公开近日回应公司大量裁员、资金链断裂等问题时称,资金非常充分,“很多大机构投我们,账上还有20多亿现金。”

“生鲜电商的竞争激烈,困难也很多”,有互联网分析师认为,“改变局面的不仅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管理等自身问题。”

外部环境不再宽松,生鲜电商要把握住盈利与规模之间的平衡,挑战很大。

持久者胜出

“四个字来形容就是,如履薄冰。”

一家生鲜电商创始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行业中只有1%的企业能够实现盈利。生鲜电商难成,是因为亏损可能会伴随规模一齐增大,解决不了单量、客单价和前台运营与配送成本,几乎无法看到盈利的希望。

从盒马踩下刹车开始,从前乐观情绪主导下的规模化扩张、以补贴换市场的路径引发业界反思。

近期,永辉部分地区的超级物种门店接到“盈利通牒”:再不盈利,就要下课。永辉云创表示,今年超级物种的目标是以精细化运营,跑赢盈利模式为主,其强调今年要“跑出盈利模型”。

生鲜电商的盈利之战已经打响,攻入对方领地,依然是最直观的方式。

盒马放下“高冷”身段,变得越来越接地气。盒马菜市开在了距离大爷大妈更近的小区周边,开始卖散装菜;盒马鲜生门店里也单独辟出“平价菜场”,主推1块2块钱的平价菜和10块以下的水果,直接面向被叮咚买菜等俘获的普通消费者。

为了在开店速度上追平其他竞争者,盒马总裁侯毅表示还将投入巨额费用在上海、北京等市场布局前置仓“盒马小站”,未来继续下沉将店“开在房价5万元以下的地方”。

这些调整说明了,在激烈竞争和盈利目标下,盒马已经扭转思路。“下一步的目标是把覆盖率提高,从原来找好的位置变成把缝隙填上,从原来的标准店改成精细化运营,用不同的业态去覆盖不同的消费群体。”一位盒马内部人士表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70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