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汽车转型背后:“大北汽”棋局中的变与不变
如今的汽车行业,机遇与风险并存。
在汽车消费群体年轻化,“油转电”引导行业前进,传统制造与智能化技术融合等背景下,每一次浪潮都能冲刷出一条新起跑线。王者独霸江湖的时代远去,创新成为优胜劣汰的唯一准则。谁能把握机会,谁就笑到最后。
当然,机遇的确很多,却不会降临所有企业,能笑到最后的更是凤毛麟角。市场走势朝夕更替,技术方向变幻莫测,城头变幻大王旗成为常态。行业最不缺的就是想象空间,每一个渡口都是企业超车的机会,可是今天超车的,或许就会成为明天被超越的对象,整个行业布满紧迫与焦虑。
在这样一个改变的时代,在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汽车”)也开始调整:不再使用“绅宝”品牌,换用“BEIJING”的字母标识。在行业变革期“辞旧迎新”,绝对是一次风险极高的挑战,一旦失去平衡,结果很可能是竹篮打水。哪些需要改变,哪些需要坚持,这道选择题并不好做。
不过外界的风浪没有击穿北京汽车的自信。经过多年的成长考验,它已习惯行业的动荡。对于该如何超车,如何保持优势,一切已了然于胸。未来北京汽车的成长空间,远比现在大得多。
01 | 造车梦的“动态平衡”
北汽集团的“造车”的理想,不止生产,还在品牌。在北京汽车成立之后,这个理想才算落地。
2010年9月,北京汽车凝聚着北汽集团的理想,开始探索自主发展之路,业务向研发、设计、制造、测试、市场拓展,到销售服务的全流程延伸。
启动品牌化发展之路,对任何企业都是巨大的挑战,不过为提升核心竞争力,优化产品与产业结构,北京汽车仍选择继续坚持既定路线。
经过两年自主研发,在2012年11月北京汽车推出首款自主品牌轿车绅宝D70。这款产品融合瑞典企业萨博(SAAB)整车开发系统,以及两个系列涡轮增压发动机、变速箱技术,凭借稳定的表现,很快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北京汽车开始产品1.0时代,这个时代我们实现自主业务‘从无到有’。”北京汽车股份公司副总裁黄文炳介绍说。
一直以来,萨博坚守着“人车合一,贴地飞行”的品牌文化。传承萨博基因,北京汽车顺势只需“贴地”即可。不过有了1.0时代的成功经验,它自然不会满足于单纯的复制。
2018年,北京汽车推出绅宝智行与智道两款新车。新产品除了采用全新的设计语言,提升座舱舒适度,还融入人工智能元素。
通过接入百度的Carlife跨平台车联网解决方案、DuerOS语音识别系统,配合使用ADAS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协作,北京汽车让原本僵硬的汽车,逐渐理解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和特点,甚至主动为优质的驾驶体验“出谋划策”,这是传统汽车无法比拟的优势。
“‘双智星’开启了北京汽车的产品2.0时代。”正如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宏良所言,智能化的理念出现后,北京汽车有了发展的新方向。
无论在1.0还是在2.0时代,怀揣“造车梦”的北京汽车并未停在原地,而是随着时代选择、行业演变,以及自身能力的提升,不断更新迭代,在企业能力与市场需求间始终保持动态平衡。
北京汽车的“造车梦”,从来不是单纯制造一辆汽车这样简单。用10年的时间,它于1.0时代实现品牌从零到一的突破,在2.0时代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升级,如今又开始思考未来。
目前,“新能源”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北京汽车已在2.0时代积累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与能力,因此布局3.0时代,将“新能源”与“智能化”相结合,将非常贴合北京汽车的发展需要。
不久之后,这种模式得到了集团的肯定。当年底举行的2018年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工作会中,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肯定了北京汽车的战略,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全面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北京汽车的发展思路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
“3.0时代将是北京汽车产品力脱胎换骨的时代,是我们走向成熟的里程碑。”黄文炳说。
02 | 决胜“中间态”
在众人眼中,北京汽车提出“脱胎换骨”的目标略显急切。依靠10年的行业积累,它能够准确判断全行业的走势吗?“智能化”与“新能源”相结合能让北京汽车“脱胎换骨”吗?
然而理性分析之后,不难发现只有进入3.0时代,才能充分发挥北京汽车的优势。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70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