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楼市均价消失3月:80家房企参与天价土拍,房价10年涨10倍
本文由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2019年7月,深圳市房产信息平台上的成交均价、成交金额等房地产的各项数据已消失了三个月。
对此,深圳市住建局表示:由于深圳市房地产市场规模有限,成交价格水平易受结构性影响,直接公示有关价格信息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市场的真实情况。此外,为避免对购房者造成误导,经研究,该局不再公示有关户型信息,套房户型以购房者实际查勘为准。
这意味着深圳市民不能继续,在深圳市房地产信息平台上看到楼市平均价格的“晴雨表”,而只能通过国家统计局每月公布的房地产价格来判断房价变化,这一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
在深圳房价背后,还有全国楼市的无奈。根据国家统计局的《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测算,2019年5月全国新房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0.7%,连涨44个月,环比上涨0.7%,连涨49个月。此时距离2016年楼市最严930新政还不到两年。
“史诗级土拍”刚过一个月
提到房价上涨,人们不能不想起深圳上个月的“天价土拍”。
6月24日,久未供地的深圳今年首次出让住宅用地,总面积达17.03万平方米,吸引了超过80家房企参与,不乏万科、中海、保利、新城、华润身影,光保证金就达到1100亿元。这是深圳住宅用地有史以来最大一次土拍,媒体冠之以“史诗级土拍”之名。
房企出价最终也不负众望:成交总价达223.84亿元,金额在今年之高,仅次于4月武汉的228亿元土拍。所拍出的五块住宅用地,均达到了最高土拍限价。而据深圳某房企投资部负责人表示,因地价之贵、保证金之多,房企联合竞拍尤为突出。
这次土拍最令人关注的自然是楼面地价(建筑分摊的平均土地价格)。五块宅地中,龙华区和宝安区与2016年单价地王相邻,当时龙华区楼面地价就高达56781元/平方米,让人大呼“已超过新房价格”。
毗邻当年地王,这次土拍价格也尤为高涨。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五块宅地地价/周边在售项目房价均高于0.8,意味着土地成本已接近在售房价。“面粉比面包贵”再次上演。龙华和宝安区多豪宅,有地产研究员称:这些楼盘的未来定价基本要在10万元左右。
有行业分析称:在2019年下半年,深圳土地供应量和成交价格很可能维持双高运行。这势必影响深圳的新房均价。
调控也压不住房价了?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深圳不再公布新房价格,很大一个原因是:2016年10月以来,控制新房价格的调控目标越来越难以支撑了。“新房实际价格越来越高,维持简单均价不涨的承诺越来越脆弱。”
2016年9月30日起,全国有27个城市发布楼市调控政策,史称“930新政”。这拉开了两年的调控序幕:全国300多个地级市,有100多个发布调控政策,累计600多个,平均1天1次调控,严格程度前所未有。
但不断有分析指出:这轮调控的典型手段是冰封供给,通过无楼可卖来稳定大城市房价。当供给放开,深圳的土地供给不足会迅速反映在房价上。
根据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7月发布的《深圳市2019年度城市建设与土地利用实施计划》,深圳全年将供应建设用地1200公顷,其中居住用地150公顷。但业内人士指出:这样的宅地供应远不能满足目前的住房需求。
正所谓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中国城市发展不均衡,导致黑龙江鹤岗、山东乳山这样的“白菜价楼市”不会发生在大城市上。根据2019年6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全国70城市中仅5个房价环比下跌、更无一个同比下跌。按均价计算,一线城市新房、二手房价格分别上涨4.4%和0.2%。
因新房均价引发舆论关注,深圳在2018年5月就吃过亏。当月深圳市房地产信息平台公布新房成交均价:54169元/平方米,较上月下降16元。自930新政以来,深圳新房均价已连续19个月下降,被网友讥讽为“降了一个盒饭钱”。
2019年3月,深圳市副市长张思平撰文《深圳住房制度改革和房价调控》,指出深圳从2016年上半年,就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列为全球“最难买得起楼”的城市。“十年左右的时间,深圳房价几乎上涨了10倍以上”、“房地产收入在深圳地方财政收入中的比例将超过三分之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70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