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亚马逊退出中国市场后,沉默下注印度市场的品牌策略
文 | 公关之家,作者 | 发条褐
印度电商出台新法规之后,亚马逊决定大刀阔斧开辟印度市场。
据印度《The Navhind Times》报道,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败走中国之后,放弃了继续跟国内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京东的竞争,而是选择重兵押注印度市场。
印度,这个在国人认知里满是“不卫生”、“强奸案”、“种族歧视”的国度,却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崛起。
在懂行人的眼里,现在的印度就是千禧之年的中国,将会迎来巨大的经济爆发,,是一片“宝藏多多”的大陆,神秘崛起的东方国度已然成为了互联网资本冒险家的乐园。
亚马逊退出中国市场是各得其所的选择
一代电商“枭雄”亚马逊曾经因为独特的在线销售模式和低廉的价格而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综合网络零售商”,市值在2015年超过2600亿美元,一举打败了同样是零售巨头的沃尔玛,坐上了全球零售业的宝座。
亚马逊决定在7月份全面关停其在华的电商业务,聚焦跨境电商。亚马逊还表示未来将重点聚焦云计算服务、kindle电子书以及跨境电商等其他业务。这是一代电商“巨头”最后的倔强,也是于双方而言都好的选择。
一向“顺风顺水”的亚马逊之所以会在中国落败,最大的原因就之于中西文化价值观上的冲突,不够local(本土化)一直是很多“巨头”陨落的原因。
亚马逊不是不愿意重金押注中国市场,而是看不到突围的希望,“马爸爸”、“刘爸爸”来势汹汹,几乎不给任何电商一条生路。
在这种电商高压环境下,亚马逊的市场份额从曾经的15%降低如今低到尘埃里的1%,数据已经充分说明了亚马逊的“堕落”。
在快速发展的中国,电商和移动支付成为普通老百姓生活的日常,在这里,电商竞争比全球任何一个市场都要更加激烈。
中国电商市场的变化亚马逊并非没有感知到,而是此时转变思维,开启本土化转型已经为时已晚。因为中国的电商市场格局已经基本固化,用户的购物心智和购物习惯已经成型。、
中国电商格局已定,纵使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纵横海外,但是也再难撼动中国市场一分一毫。中国的电商格局上有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下有拼多多等社交电商专攻“下沉市场”,亚马逊在中国市场已经愈发边缘化。
惨痛教训之后,带有“咖喱”味的亚马逊这次决定融入印度的文化基因。
当一开始就缺乏融入中国市场意识的亚马逊来到印度这块肥沃的土地,面对不同的“咖喱”文化,曾经硬着骨头保持自己原有做派的亚马逊这次不选择当一个“异类”了。
与其在一个相对饱和的市场苦苦挣扎,不如重新开始一片天地,选择重兵押注“宝藏之地”——印度,寻求这个智能手机基数与增长潜力庞大的印度市场。
换个角度而来,亚马逊此时退出中国市场看来是于双方皆好的理性选择。
“土味”印度已经成为资本的必争之地
印度,这片看上去蛮荒废土之地的国家,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一块“宝藏之地”,
成为了资本家沉默下注的财富之地。
印度具有13.24亿人口巨大市场的互联网经济潜力,智能手机用户正在快速增长。根据思科第13期视觉化网络指数(VNI)报告指出,到2022年,印度只能手机的用户将达到8.29亿,占印度国内总人口的60%。
相比于国内市场的饱和状态,印度在资本的眼里可谓是一块丰硕的宝地。印度现在的互联网渗透率、增速、竞争格局、基础设施等均处于早期阶段。
在经济学家的眼里,现在的印度就是99年的中国,将会迎来巨大的经济爆发,是一片“宝藏多多”的大陆,神秘崛起的东方国度是互联网资本冒险家的乐园。
资本纷纷投注印度市场,阿里巴巴、腾讯、谷歌和败走中国的亚马逊都力图分一杯印度这个巨大市场的“羹”,努力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成为蓬勃印度经济下的新“巨头”。
国内的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投资了印度最大移动支付平台Paytm,腾讯也投资了印度的最大电商Flipkart,雷军顺投资了Meesho,力图进军印度社交电商市场,据消息称,京东也将押注印度B2B物流平台Shadowfax。
印度电商市场整体呈现出零售环境差等缺点,但是这个缺点却为印度电商“巨头”诞生提供了肥沃的市场“土壤”,无论是线上电商市场还是线下零售大卖场,印度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超级市场。
当前印度主要人口几乎都生活在小城镇、农村地区,线下大卖场或者是连锁便利店的分布呈现出缺失与极度不均衡分布的态势,当线下购物体验没有办法满足“胃口”日益增大的印度人民时,线上移动端购物普及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美国、印度三足鼎立,三国的资本互相争夺印度这块“肥沃”的土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71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