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趣店南下,张一鸣“挂职”厦门,各地为何抢夺互联网公司?
燃财经原创
作者| 黎明
编辑| 魏佳
互联网公司们,正在卷入一场总部争夺赛。
二线城市的地方政府,摩拳擦掌蓄势待发,向一些互联网公司抛出了橄榄枝。他们开出丰厚的条件,吸引羽翼渐丰的互联网公司扎根落户,在地方建立新的总部。
一些创业者由此获得了新的“身份”。比如趣店创始人罗敏,他在去年底,顶着员工仲裁的压力,将趣店总部从北京迁到了厦门。如今,他成为厦门市政府的投资顾问,这是一个需要帮助政府招商引资的身份。
和他一样成为厦门市政府座上宾的还有,瑞幸咖啡董事长陆正耀、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更多的互联网大佬正在赶来的路上。引进了一个罗敏,攒了一个大佬局,这笔生意划得来。
类似围绕公司总部展开的故事不在少数。此前,罗永浩将锤子科技的总部搬到成都,拿到了成都市国资的6亿元投资。雷军在武汉建立了小米武汉总部,还在当地合作发起了120亿元的产业基金。映客直播子公司在长沙拍下一块4.9亿元的地皮盖楼当作第二总部。
这或许是一场精心算计的“合谋”,也或许是一场事先张扬的“超车”。对于互联网公司,这关乎成本、利润,以及施展空间;对于地方官员,则关乎产值、声名,以及新经济话语权。
寻找下一个拼多多
拼多多的崛起,让上海这座城市,再一次坐上了新经济博弈的牌桌。
黄峥通过种种努力试图向外界传达,拼多多是一家上海本土的互联网公司,虽然他是一个地道的杭州人。最明显的例子是,拼多多上市当天,他以此前患中耳炎不适应气压变化为由,没有前往美国纳斯达克敲钟。他举行了上海与纽约两地敲钟连线仪式,亲自坐镇上海大本营,全程直播,让上海赚足了眼球。
上市现场,黄峥特地强调:“拼多多是一家根植中国、根植上海的公司。”就在当天上午,上海市委主要领导在上海衡山宾馆会见了黄峥,对拼多多是上海新经济代表的地位进行了肯定。
这背后的深意耐人寻味。
在那之前,拼多多这家公司和上海这座城市,在舆论上深度绑定,是因为数百位商家围攻了拼多多在上海的总部大楼。因为假货、山寨、保证金等纠纷,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家冲向上海,向拼多多讨要说法。
风波过后,拼多多赴美上市,并接下了上海新经济的大旗,成为继盛大网络和饿了么之后,上海第三代新经济代表。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图/ 视觉中国
很多人感到好奇:拼多多这样一家电商公司,为什么诞生在上海,而不是号称电商创业天堂的杭州,更何况黄峥还是个土生土长的杭州人。毕竟,在拼多多之前,上海的易趣网、易迅网、1号店,都最终没能成大气候。相比之下,一城之隔的杭州,电商创业风生水起。
实际上,拼多多的前身拼好货,是一家起步在杭州的公司。2015年,黄峥将电商业务放在杭州,游戏业务放在上海。当时他是拼好货CEO,游戏公司的董事。直到上海的游戏公司孵化了拼多多,拼好货和拼多多在2016年合并后,黄峥将全部重心放在上海。
一位电商行业投资人称,拼多多远离杭州,其实是为了绕开阿里,“杭州是阿里的地盘,腾讯投资了拼多多,黄峥知道拼多多和阿里迟早会有一战,只能错位竞争。”
上海对拼多多敞开了大门。上海太需要一家拼多多这样的公司,来证明自己在互联网时代并没有落伍。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在互联网时代,这个排位因为杭州出头打破了局面。
有意思的是,杭州互联网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阿里巴巴的成功。杭州市的余杭区,也因为阿里而飞黄腾达。“当年马云本来是要把阿里总部落在萧山区,萧山区没那么重视,但是余杭区给了特别大的支持力度,要钱给钱,要地给地,要人给人。所以阿里才落户余杭。”一位杭州籍的创业者向燃财经说。
淘宝和拼多多的交锋,一定程度上是两座城市对新经济高地的争夺。这就像武侠江湖里,谁拥有了倚天屠龙,谁就能号令天下。
问题在于,像阿里和拼多多这样的公司并不多。因此,寻找下一个拼多多,成为地方官员的新议题。
总部背后的算盘和生意
总部之争,成为这场新经济高地争夺战的突破点。
一些二线城市和准一线城市降低落户门槛,吸引独角兽落户,有些城市甚至提出了“第二总部”的概念。更低的运营成本,更大的优惠力度,更彻底的政策扶持,都成为地方政府的卖点。在这场战役中,武汉、成都、厦门、长沙等二线城市的步子迈得最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71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