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老板发家后玩资本,曾接盘贾跃亭P2P爆雷,今公司一年赔22亿
本文由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7月17日,*ST高升回复了深交所问询函。根据2018年年报,高升控股的2016到2018年营收分别为6.66亿元、8.68亿元、9.01亿元,略有上涨;其净利润却分别为1.11亿元、1.57亿元、-21.96亿,在最后一年暴跌1500%之多。
对亏损“贡献”颇大的是商誉减值。高升控股在2018年计提17.14亿元商誉减值,商誉账面余额仅13.11亿元。这来自韦氏父子入主上市公司后,开始的疯狂并购:从2015到2017年并购的三家企业,溢价分别达到21倍、45倍和1倍,让股民欲哭无泪。
早在2019年1月,股东炮轰实控人的闹剧就曾上演。当时9名股东提议:罢免韦氏家族派驻公司的4名董事,理由是实控人韦振宇“一贯不诚信”,多次违规担保掏空上市公司。
据《证券时报》报道,高升控股当时违规担保金额已达到19.43亿元,余额16.38亿元;大股东和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达到8.18亿元,余额6202.5万元。而多起担保的借款对象均为韦氏父子控制的宇驰瑞德、世宇天地。
让股民惊掉下巴的还在后头。在7月最近两周,*ST高升发公告称:前两大股东宇驰瑞德和蓝鼎实业纷纷资不抵债,申请破产。而这两家企业的实控人均是韦俊康。
据《华夏时报》报道,律师称“此举是大股东为保住公司控制权的拖延战术”,因为申请破产后股权拍卖将被暂缓。在最近两个月里,前两大股东持有的共计23.64%股权被司法拍卖,韦氏父子持股只剩11.47%,可能丧失上市公司股份。
作为公司实控人,韦氏父子还有多少离奇的戏码?从山西煤老板发家,控制上市公司后,他们便开始了45倍溢价收购、接盘贾跃亭P2P平台然后爆雷、和谷歌共建海底光缆的操作。公司股价也从最高点23.37元,跌到目前2.13元。
从煤老板到云计算
根据*ST高升年报,高升控股实控人为韦振宇。据《证券时报》报道称,在高升控股,韦振宇有实控人之名,但无实控人之实。“韦振宇年少即在美国留学,归国后在父亲韦俊康的羽翼之下未能培植自己的势力,韦俊康更为强势,仍在掌控全局。”
韦俊康1961年1月出生,在山西经营煤矿生意发家。根据他曾担任董事的公司年报,韦俊康曾担任山西合宝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山西合宝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等职务。北京魏公村的韦伯豪家园就出自韦俊康之手。
有报道称,韦家将大笔资产投向房地产,但经营不善遭遇困局。真正奠定韦氏父子财富的是其对上市公司的一系列资本运作。
事情要从纺织企业湖北迈亚说起。由国资控股的它在2006年于深交所上市,但当年即亏损2.28亿元,此后转手丝宝实业,2012年被“海外赌王”仰智慧的蓝鼎集团买下,改名蓝鼎控股。2014年蓝鼎控股被以4.8亿元转让给德泽世家,后者92%股权由韦氏父子持有。
2015年4月,蓝鼎控股收购高升科技,开始进军互联网云服务行业。为了体现发展规划,公司更名“高升控股”。当年5月,高升控股股价达到历史最高点23.27元,是如今的10倍之多。
但此后,高升控股便开始疯狂并购,成为一家控股式上市公司。韦氏父子的财富故事也画风突变,和股民损失、P2P爆雷紧紧相连。
高溢价并购、接盘贾跃亭
入主上市公司后,韦氏父子开始高溢价并购的离奇操作。
2015年4月,上市公司以15亿元收购高升科技,溢价21倍,产生13.39亿元商誉。2016年3月,高升控股以11.5亿元收购莹悦网络,溢价45倍,产生10.72亿元商誉。2017年12月,高升控股以9.19亿元收购华麒通信,溢价90%,产生8.22亿元商誉。
难道韦氏父子真是“人傻钱多”?对于接连高溢价收购,深交所发出问询函17连问,重点是商誉减值风险。
高升控股的2018年年报给出答案:公司商誉账面余额仅13.11亿元,商誉在上一年计提减值17.14亿元。对深交所的问询函,高升控股3次延期答复,最终答复说“全球云计算行业集中化和低价格趋势”,以此作为商誉减值理由。
韦氏父子的另一神操作是接盘贾跃亭。敢为贾跃亭接盘者,无论孙宏斌许家印无不撒泪而归。但家里真有矿的韦氏父子,却未必做了赔本生意。
2016年7月和8月,乐视金融相继投资了P2P平台懒财网和骑士贷。但2017年5月起,乐视非上市业务全面缩减,两家平台都卖给了韦振宇控制的宇驰瑞德。宇驰瑞德也是上市公司高升控股的第一大股东。
2018年6月起,懒财网出现提现困难和债务展期,当年11月甚至所有企业借款全部展期,CEO陶伟杰不得不开直播,向借款人解释企业还款进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71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