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那些让你不爽的互联网产品:你可能错怪他们了

07-23 IT文章

那些让你不爽的互联网产品:你可能错怪他们了

有一些互联网产品,你用起来非常不爽,感觉明明可以做的更顺畅但非要为难用户,每当遇到这样的产品你一定会吐槽产品经理猪一样的脑子。

然而,现实是他们中间有一些竟然是故意设计成这样的,背后的目的居然是为了让你更爽,你一定会纳闷:“故意设计的难用,为了是让我爽?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卫夕你说错了吧”,不着急,卫夕并没有说错,咱们从一个例子说起——

一、滴滴语音打车

在滴滴刚刚上线不久的时候,它的APP是支持语音叫车的,点击按钮开始说话——“我要从安和桥北到百花深处胡同”,马上就有司机抢单,非常直观方便,然而滴滴后来为什么取消了这在用户看来非常爽的叫车方式呢?

那些让你不爽的互联网产品:你可能错怪他们了

原来,这种方式操作是方便但是使用语音滴滴就得不到结构化的数据,神马意思呢?

即便语音识别再准确,滴滴也很难通过口语化的语音能准确地知道乘客的起点和终点,即使完成司机和乘客准确地完成了订单,在滴滴的后台可能也没办法知道准确的起点和终点,而这个数据对滴滴完善整个服务至关重要,调度效率是滴滴核心体验。

没有了这些最核心数据,滴滴很难从数据的角度优化其系统从而全局改进其整体的调度算法,整体打车的效率可能会降低,即你语音叫车的确是爽,但一个可能的结果是滴滴从很远的地方给你调度了一辆车,你要等的时间更长,你的整体体验会降低。

二、脉脉注册流程

再来看另一个例子,脉脉的注册流程绝对是我用过的互联网产品中注册流程最繁琐、最麻烦的产品之一,我第一次注册的时候差不多花了10分钟,和常见的花30秒输入一个手机验证码就能注册的产品相比简直不能忍受。

当时卫夕就想专门写篇文章吐槽这个点,直到我和脉脉的联合创始人陈玥交流之后,我改变了看法,我首先问她,这么长的流程你们难道不怕注册时流失么,多一个步骤就会少60%的人注册。

陈玥说当然怕啊,但我们更怕用户注册后流失,她详细跟我讲了脉脉的五同理论——

即脉脉根据“同学”、“同事”、“同城”、“同乡”、“同城”来推荐人和内容,因此要形成一个好的体验,这些冷启动数据就非常关键——如果不知道你是哪个学校毕业、在哪个公司任职、在哪个城市等这些最基础信息,那么脉脉增加的就不是一个有效用户,而是一个脏数据,因为这种用户即便进来了脉脉也不能给他提供一个好的体验,而他的非常规行为甚至会影响脉脉正常的数据分析。

所以脉脉宁愿用户增长慢一点,也要让新用户进来了有的玩,我想,这或许就是那么多职场社交APP都挂掉了而脉脉还活着的其中一个原因吧。

这两个案例其实都涉及到了产品设计过程中的两个概念——过程爽和结果爽,滴滴和脉脉都是牺牲过程爽而满足结果爽的案例,而这背后更重要的底层原理是——

在这两个案例中,过程涉及到的是边缘体验,而结果涉及到的是核心体验。

那么,产品经理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到底应该是注重过程爽还是注重结果爽呢?

在绝大多处情况下,如果只能二选一,当然是结果爽更重要,为什么呢?

在绝大多处情况下,如果只能二选一,当然是结果爽更重要,为什么呢?

因为大多数互联网产品结果爽是核心体验,而过程往往是产品的边缘体验,注意,作为产品经理,我们要小心地平衡,上边的两个案例都是牺牲过程爽能够带来结果爽的情况。

事实上,很多产品是即便牺牲了过程爽,也不能让结果变得有多爽,这种情况下牺牲过程爽就没有必要了——谷歌和百度不会在你搜索的时候让你先登录,即便登录状态下他能获得你的历史搜索记录,但这个信息通常并不能让你本次搜索结果更准确,即过程并不影响结果,所以谷歌的账号体系主要是通过Gmail建立的,而百度的账号体系是通过百度贴吧建立的,他们都没有让你在搜索之前先登录。

另一个种情况是有时候产品形态本身和业务本身发生变化,过程从不影响结果过渡到了影响结果,比如头条在做资讯阅读的时候,账号体系对业务促进并不明显,通过设备号也能记录用户兴趣和阅读习惯,但当它要做“微头条”的时候,账号登录就变成必须的了,不牺牲过程,根本无法得到理想结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72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