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猫找房降低75%佣金打价格战,称贝壳找房、58同城只是流量入口
本文由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房地产中介行业在裂变期。
链家在打破自己,故而成立了贝壳找房,我爱我家发展缓慢,58同城被行业倒逼着发展,房天下、爱屋吉屋或早已是明日黄花。中介行业的暗流从未停止,发迹于天津的宅猫找房携“轻中介” 来势汹汹地进入行业视线中。
宅猫找房推出的则是S2B2C模式,这是类似滴滴打车的模式。既面对C端的乘客,又面对B端的司机,宅猫找房的C端仍是传统中介行业面对的消费者,即租客和购房者,但是B端换成了物业公司。
这是一个与物业公司深度合作的模式,业内也有认可也有质疑,“宅猫并没有把重心放在C端用户,物业方面又如何控制?”“目前行业都只是双边交易,宅猫如果适当改下单边交易会更好。”“此前都是经纪人最重要,宅猫直接把经纪人换了。”
目前来看,因为是“轻中介”的定位,没有门店成本,宅猫找房的布局很快,而未来发展扩张或则需要更多的资本支持。在这个前提之下,宅猫才有可能破局。
大部分利润归物业公司
目前,中介行业类似于宅猫找房的模式并不多,某中介行业人士对AI财经社表示,“S2B2C的模式听起来很美好,但是落地并没有那么容易,需要真正去和物业公司的人沟通。”
宅猫找房的盈利模式很大一方面依赖物业公司的合作。目前物业宅猫找房合作的物业公司很多,包括金地物业、富力物业、长城物业等。
宅猫找房创始人杨晓松表示,物业公司自带流量,但是缺乏的是流量变现的能力,物业有流量,但是并没有能力把这个流量变成利润。
毫无疑问,物业公司有着天然的优势,获客精准,中介公司也都是在小区里完成最后100米的规定动作。尽管物业公司和业主的对抗性也确实存在。
杨晓松表示,物业公司的物业费很难涨,排名前十的物业企业里面,很多企业早已开始尝试做服务社区内房子的租售业务,成立自己的租售中心,但是物业公司一旦成立了租售中心,雇佣了经纪人,他的优势就都耗散没了,变成跟传统中介同样的起点,同样的起步。
宅猫找房的打法其实简单:让利。目前,宅猫找房房产买卖收佣标准是0.88%,其中,大部分归物业公司,宅猫找房只留取其中极少的部分。租赁收佣方面,宅猫找房是收取半个月租金,物业公司占大部分。物业公司所占的利润分配比例很高。
但是,长期以来,物业公司并没有专业的房产中介业务能力,这也是众多物业公司独立运作成果并不理想的原因。目前,宅猫找房在每个小区都配备了培训人员。
模式不一?“58、贝壳只是流量入口”
回首看,房地产中介行业的乱战不断,这场战争中出现的名单很多,比如房天下、爱屋及屋、我爱我家、贝壳找房、58同城……如果把宅猫找房放到这其中,其并没有优势,原因是体量太小,企业发展历史并不厚重、资本市场表现尚少。
但是,这个痛点众多的行业本就没有规律,微小企业可以借助资本迅速发家,庞然大物也可能因为模式错误瞬间倒塌。
从模式上看,宅猫找房与物业公司的合作并不是简单的形式变化。杨晓松表示,“从经纪人驱动模式上角色变了,房源来源变了,中间服务人员变了,我们把他变成共享经济驱动模式,这个才有生存空间。”
杨晓松的上述表达语境是这个行业的经纪人驱动模式。他表示,贝壳叫给经纪人赋能,也提出了S2B2C,但是经纪人能力很强,但缺的却是客户流量。贝壳和58归根究底都是流量入口,相对to c。
相较而言,宅猫找房做的不是简单的C端生意。杨晓松坦言,我们和百度、腾讯都有合作,但是我们的目标还是维护好B端,才能更好的服务C端。
一位中介行业人士表示,房地产中介行业很大的两个痛点是客户满意度和交易成本,他解释道,“客户满意度低到不足20%,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假房源。交易成本方面,现在行业交易成本2.5%,链家在北京是2.7%。但是,即使收了2.7%的费用,机构的利润也是不够的。”
实际上,在交易成本方面,很多中介行业便做出种种举动,初衷复杂,有的是打破行业困局,有的是笼络经纪人和消费者。从中介行业的发展历史来看,关于交易成本的种种创新大多以失败告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73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