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市公司对并购乐此不疲?
文|苏宁财富资讯,作者|陈嘉宁
近日,暴风集团一则公告引起资本市场广泛关注:“公司实际控制人冯鑫先生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相关事项尚待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
虽然目前冯鑫被采取强制措施的具体原因尚未公布,但市场猜测其与2016年暴风集团和光大资本的一次失败的海外并购有关。
2016年,暴风集团与光大资本收购欧洲一家做体育赛事版权的公司MPS,加杠杆募集资金52亿元,诸多银行和信托成为杠杆的出资人,不曾想,因为尽调不严,被MPS的意大利股东“割了韭菜”——人家拿着钱退出之后,居然另起炉灶,开了一家公司与MPS竞争;
更气人的是,收购完成后没多久,MPS公司和欧洲各大联赛的版权纷纷到期,大部分没有续约;最后MPS公司破产,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
消息一出,市场一片哗然,暴风的市值也从高峰时的400亿,缩水到18.68亿元(缩水95%)。
借着这个消息的热度,本文重点给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并购?为什么上市公司对并购乐此不疲?并购中的风险包括哪些?投资者应该注意些什么?
什么是并购?
并购是一个公司通过现金或者换股的方式控制或者合并另一家公司的行为。其中,控制是指一家公司(母公司)通过收购股权的方式对另一家公司(子公司)进行控制,(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持股比例一般要求超过50%,如前面介绍的暴风与光大并购案中,暴风联合光大正式收购了MPS公司65%的股权);合并则更加彻底,两个公司直接合并成为一家公司,比较经典的是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合并成为中国中车。
所以并购说简单也简单,就是某有钱的土豪公司买下另一家公司而已。自由市场里,从农民那里贩菜来卖的叫“菜贩”,房地产市场里,帮人买卖房屋的叫“房产中介”,资本市场里,帮人买卖公司的中介叫“投行”。
所以下次,看到那些穿得光鲜亮丽、举止高雅的投行男女,不用羡慕或者自卑,要知道本质上他们都是中介,跟“菜贩”和“房产中介”没啥区别,只不过他们贩卖的是公司。
按照并购标的与母公司的关系,并购分为三类:
(1)垂直并购:并购标的公司与母公司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如苏宁易购对于天天快递的并购。苏宁易购本身是一个网上商城,快递公司实际上是电商平台的下游行业,通过为客户提供快递服务,创造价值。通过对天天快递的垂直并购,苏宁易购实现了对于快递服务质量的直接管控,为终端客户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
(2)横向并购:并购标的公司与母公司在同一行业,通过对于标的公司的并购,母公司迅速获取相应的资产和能力。如苏宁易购对于万达商超、家乐福的并购。
传统开店,需要招人培训,选址装修,耗时费力,但是通过对万达商超和家乐福的并购,苏宁获取了现成的店面和人员,再将公司在零售领域积累的成熟的运营能力与并购过来的资源相结合,实现高效率增长。
(3)跨行业并购:跨行业并购是指企业对于并不在自己垂直或者横向行业内的企业进行并购,旨在寻求转型或者打造产业的多元化。在诸多并购类型中,跨行业并购的风险比较大,一方面,母公司对于新的行业运营并不熟悉,可能会交很多学费;
另一方面,母公司与被并购的新公司的文化存在差异,这种调和劳神费力。我国的上市公司喜欢跨行业并购,一般什么概念火,就并购个什么企业,提升估值。房地产火,并购个房地产公司,互金火,并购个网贷平台,最终你会看到企业的业务无法清晰描述,笔者认为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上市公司为何对并购乐此不疲?
从价值投资的角度,并购的意义在于迅速获取四方面资源:
(1)技术实力。技术和专利是很多行业的壁垒,如果从头研发,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如华为芯片设计能力的积累,基本上就是十年磨一剑,但是市场的发展往往不等人,故并购是获取技术实力的好方法。如联想并购IBM的个人电脑部门,其在笔记本制造方面的工艺、技术和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2)商业资源。这些资源包括经营场所、人员团队和客户渠道等,如前面所述,苏宁并购万达商超和家乐福,迅速获取了对方的经营场所、人员团队和会员客户,结合苏宁在新零售方面的经验,将实现在零售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3)市场地位。有一种并购是直接针对竞争对手的,如滴滴对快的的并购,相信很多人对当年滴滴与快的两个打车软件疯狂竞争时的场景还记忆犹新。当时的补贴大战,很多人短途打车基本就是不要钱。随着滴滴对快的的并购,滴滴建立了稳固的行业地位,打车价格也回归正常。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73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