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下架背后,UGC平台内容审核难在哪儿?
燃财经(ID:rancaijing)原创
作者| 唐亚华
编辑| 魏佳
在虚假种草和“清洗KOL”事件之后,小红书再次陷入风波。
7月29日,有用户反馈小红书在应用宝及华为、OPPO等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显示无法下载。燃财经登陆某安卓应用商店,小红书APP显示内部优化中,暂不提供下载,而iOS系统目前还能下载。有报道称,iOS系统下的App Store近期也会下架小红书。
对此,小红书7月30日回应称,已了解到该情况,正在和有关部门积极沟通。对于下架原因,各种报道的推测包括涉黄涉“黑医美”等违规种草、被用户举报、内容或数据违规等,小红书方面未予以证实。
从跨境电商到内容社区,六年多以来,小红书聚集了2亿多用户,2018年时估值已达30亿美元。其高速发展和陷入争议都源于UGC(用户生产内容)模式,一方面,大量真实案例分享与产品功效介绍笼络了一大批用户;另一方面,巨大的流量吸引了不少灰产,烟草软文、虚假种草产业链、违禁医美药品等都曾引发外界质疑。
去年以来,对于内容平台来说,强监管的警报信号密集响起。快手、火山小视频、网易云音乐、荔枝FM、喜马拉雅也曾经历过下架风波,为了减少内容风险,各家除了建立自己的风控体系、强化人工运营和审核之外,一些公司也会找第三方合作,探索更多内容审核方式。
一家为各类平台提供审核服务的公司对燃财经表示,目前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已经能够实现关键词黑名单、专家干预、贴标签机器学习和无监督机器学习等方式拦截有害内容,再配合以舆情监控和人工审核,能够帮助企业大大提高效率。
对于内容社区来说,不断提升审核能力将是未来平台治理的一大任务。小红书原本在商业化之路上就面临着平衡用户体验和合理变现的挑战,如今,强化审核走向合规成为了更急迫的命题。
种草沃土滋生黑产
最早将“种草”发展成一种商业模式的小红书,正深陷“种草”效应扩大后失控的场面。
早在2019年4月就有报道称,在小红书APP上输入“烟”进行关键词搜索,页面提示有9.5万条“笔记”,搜索“女士”、“女烟”等也会出现与“电子烟”相关的“测评”和“体验报告”,背后有很多是烟草营销机构。
由于国家明令禁止烟草广告,小红书上的烟草软文一经发现立刻遭到质疑。随后小红书下线了烟草类笔记。
小红书上的医美及烟草“种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后不久,小红书又被爆出虚假种草产业链,代写代发种草文章可根据粉丝数量明码标价,点赞、转发、上热门均可人为操纵。一时间,小红书遭遇信任危机。
针对此次事件,小红书推出新版的《品牌合作人平台升级说明》,只有经过小红书平台审核成为“品牌合作人”后,KOL才可在小红书上接广告。提高门槛后,近2000名KOL被取消资格。清洗KOL的行为一度引发恐慌。
另一方面,小红书加大了对平台的审核力度。小红书方面称,公司有几十人的反作弊团队,500人的审核团队,以及100多套数据模型打击代写、刷量等作弊行为。据小红书发布的2019第二季度社区反作弊报告显示,平台平均每天清理刷量笔记4285篇,每天有920篇人工刷量笔记被清理,平均每5分钟清理18.6个刷量账号。
图/ 视觉中国
小红书还推出了“小红心”评分体系,根据社区热度和商城销量的综合排名来筛选参与评分的单品,邀请一年内购买过该产品的用户参与评测,得出类似日本“COSME大赏”的榜单。小红书APP显示,目前有3702件全球热门好物进入小红心评分体系,有518296位使用者真实评测。
这一切看起来使小红书在朝着更好的社区生态发展,但7月29日,有媒体报道小红书借种草卖人胎素等违禁药,推广微整形速成班,平台上的用户以种草的名义为未获准入的韩国品牌“粉毒”、“白毒”等各种肉毒杆菌引流,下单后即可推荐相应地区的工作室进行急性肉毒杆菌注射。另外还有各种推广“微整速成班”的笔记,有师资造假已遭大学澄清的机构仍然在小红书上推广。
报道称,以“粉毒”为关键词在小红书搜索,平台会出现许多看似科普或“种草”的文章,实际上是隐性售卖医美产品的“广告”,甚至有网友直接晒出注射的亲身体验。而这些品牌并不符合国家准入标准,属于违禁药品。
形形色色的违禁广告,改头换面包装成“种草“笔记,又大大方方出现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73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