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王集体沦陷:富贵鸟破产,百丽退市,达芙妮市值蒸发97%
中国鞋王集体沦陷:富贵鸟破产,百丽退市,达芙妮市值蒸发97%
AI财经社 2019-09-04 17:01
文 | AI财经社 邵蓝洁 刘雪儿
编辑 | 陈芳
时至今日,在福建省石狮市官网上挂了有八个月的富贵鸟鸿山镇厂区招租信息,仍无人问津。旧主陨落后,这个面积达2.8万平方米的厂区十分萧条。招租联系人接到电话深感意外,他告诉AI财经社,工厂已经空置了好几年,几年前就抵押给了当地政府。
没落的不是这一个厂区,而是整个富贵鸟。8月26日,一代鞋王富贵鸟最终折戟,正式褪去港股上市公司的身份;当日晚间,富贵鸟的重整还遭法院驳回,正式宣告破产。
富贵鸟这家曾经的“县城男鞋杠把子”,曾被评为“首届中国鞋王”,即便在鞋企遍地的石狮,也一度是当地的骄傲。可惜的是,富贵鸟2013年末登陆香港主板的高光时刻最终却成了失速的起点,此后三年净利润降了近三分之二,2017年上半年净亏损超1000万元,当年中期报告显示负债总额近30亿元,此后再未披露过财务数据。
上市的六年时间里,富贵鸟被外界熟知的是长时间停牌,破产前停牌了近三年的时间。并且,因债务过多,富贵鸟创始人林国强的子女甚至直接放弃继承父亲遗产。
富贵鸟不是第一家被报道失速陨落的鞋王,此前先后上榜的品牌还有百丽、达芙妮等,前者业绩低迷从港股退市,后者遭遇了大面积关店。乌云则一直笼罩在中国皮鞋的头上,大皮鞋企业不如意,更别提小皮鞋企业,他们大多活得步履维艰,与国外皮鞋企业靠手工定制传承几百年形成鲜明对比。
不可否认,每一家失速的鞋王都有自身的问题,但也离不开行业大环境的影响,百货商场的没落,使得皮鞋失去了渠道优势,而休闲运动鞋业的兴起,则侵占了皮鞋的日常使用场景,最终形成这届中国皮鞋不行的局面。
图/视觉中国
被抛弃的皮鞋
在接吻猫做了七八年销售的张云霞,发现皮鞋越来越不好卖,刚入行时日销售过万很正常,去年降到五六千元,今年已经过了大半,平均下来每天只能卖出四千多元。
张云霞所在的接吻猫店位于北京四环一家百货店内,几天前,门店还在装修,一位顾客买了七双鞋,让她感到喜出望外,直言:“摸黑儿卖了一万多”。
与接吻猫柜台相距不远的是百丽,170平方米的门店陈列了男鞋、女鞋,还有越来越多的运动休闲鞋。在普通的大众百货商场里,各个皮鞋品牌之间有一条脉络清晰的鄙视链,百丽作为集团军,下属十几个不同品牌,通常占据鞋类区域的半壁江山,当之无愧在鄙视链顶端;其次是星期六、接吻猫等品牌,品牌门店可以与百丽比邻,但位置和面积稍逊一筹;链条底端则是一些绿叶,他们虽有品牌,但是没有知名度和影响力,多是一些注重性价比的中老年鞋子,只能出现在楼层的中岛位置。
销售额方面,链条顶端比中下端的强不少。比如,张云霞所在的接吻猫平均每月销售一二十万,同在一个楼层的百丽平均每月能卖到二三十万,但百丽的焦虑并不比接吻猫要少。
在百丽做销售的五年里,王丽达经历过不同类型的门店,MALL店、商场店、map品牌集合店,单一品牌店。百丽在北京约有120家门店,成熟商圈、业绩好的门店一个月营收能过百万元,远郊区差一点的门店每月只有几万元。王丽达目前所在的店月均收入二三十万元,虽比同楼层其他品牌高出不少,但只是以往水平的一半。
张易是这家百货负责皮鞋的运营人员,见证了皮鞋在商场里的抛物线,“2011年前,尤其是2008-2011年间,销售额大概是现在的0.8-1.2倍。”这与王慧的记忆几乎一致,她在北京双安商场皮具销售部做了十年运营,觉得2013年是个分水岭,此前客流量大,鞋子好卖,顾客一次买三四双皮鞋很正常,一些品牌年销售额有1000多万元,但现在很难达到这个规模。
如今,距离皮鞋的好时光很遥远了。
2007年5月,百丽国际以510亿港元的发行市值登陆港交所,成为中国女鞋行业里市值最大的个股。百丽CEO盛百椒十分自信,声称“凡是有女人经过的地方,都要有百丽”,此后五年里百丽大辟疆土,门店数从6000多家涨到超1.7万家,并在2013年2月达到巅峰,市值突破1500亿港元。
图/视觉中国
但此后,随着渠道为王时代逐渐终结,产品研发成为核心竞争力,加上电商的崛起,鞋企受到冲击,沿袭以往打法的百丽,业绩逐渐下滑。盛百椒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自己不会开电脑,连微信都没有,对市场变化没做出很好的预判,没找到转型路径,主要责任在我。”
不得已,2017年7月,百丽以531亿港元的估值退市,比高峰期市值缩水三分之二。而两位创始人邓耀和盛百椒均选择清空股份,黯然离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79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