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泰禾现金流保卫战:净负债率降低126%,归母净利增幅超58%
文 | AI财经社 张影
编辑 |谢翊
品质代表、优质土储、资金压力、偿债危机,这些褒贬不一的评价拼凑出一个独特的泰禾形象,同样引出的还有外界对这家网红房企的关注。
此前,泰禾集团通过一系列扩张举措,成为“黑马”房企中的典型代表,但高速扩张的反面也意味着存在一定的资金压力。因扩张速度较快,这家房企过去一年中身陷舆论风暴中,资金和负债更成为外界言必提及的问题。
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并不否认发展中的经营困境,他曾坦言,“最困难的时候是在去年底,主要是与泰禾合作的个别小金融机构出现问题,提前抽贷。”但同时他也否认外界的诸多猜疑,“泰禾这几年干得不错,没有大家想象这么惨。”
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
从销售数据来看,泰禾这几年虽然不及此前凶猛,但也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节奏。据第三方机构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2018年,泰禾集团实现流量销售额1303.4亿元,其中权益销售额1095.3亿元,权益占比达84%。
公众对泰禾的质疑不止于此,除了销售额、负债和现金,泰禾的人事管理、企业架构等都是待解的疑问。今年6月份,一向低调的黄其森选择公开露面,对上述谜题悉数尽答,他对泰禾曾经出现的问题并不回避,同时也给出了一系列解决之策。
黄其森对症下药的“疗效”直接体现在泰禾中报里。8月30日晚间,泰禾集团披露中报数据,无论是从销售收入、净利润数据还有颇受关注的现金流和负债方面,泰禾集团均交出了一个不错的成绩。
这个成绩的背后,主要得益于泰禾内外双向管理的加强。今年年初,泰禾制定了一系列贴合市场现状的营销策略,扭转市场信心。与此同时,泰禾内部将考核指标从签约变成回款,加大内部“造血”力度。面向公开市场,泰禾也进行了多次项目端的股权合作,得以快速回笼资金。
目前来看,千亿之后,泰禾的战事已升级,负债已经不是这家闽系企业的最显著标签。泰禾似乎已经渡过最难的时刻,黄其森暂时可以松一口气了。
千亿之后,保住现金流
黄其森最近一次出现在媒体面前,是在今年6月份,他选择在其引以为傲北京的中国院子里,接受全国各地媒体采访。
坦率的黄其森想说的内容有很多。过去一年来,泰禾在经营思路上发生了重大转变,这家闽系房企开始摘掉“高速扩张”的帽子,从追求规模扩张,转而关注销售回款、现金流安全和收入利润的增长。
经营思路的调整迅速反映至企业实际策略上。黄其森将其归纳道,“今年以来,泰禾主动放慢脚步,采取了强有力的几步措施,包括:停止拿地、清退部分项目;加大加快销售回款力度;同时与志同道合、门当户对的优秀企业进行项目合作;主动梳理合作的金融机构,与优秀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一系列优化,让泰禾的经营性现金流得到提升。中报数据显示,泰禾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持续增加至202.2亿元,现金利息保障倍数4.19,同比增加314.48%。
进一步来看,泰禾集团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之所以大幅增加,主要源于其提升现金回款比重所致。中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泰禾集团“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达到325.3亿,同比提升72.21%。
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是一家房企的生存“血脉”,为了优化这一数据,泰禾在今年一季度先于业界,在北京发起名为“1号抢收计划”的活动,快速回笼资金。
此外,泰禾还调整了内部考核机制,着重加强区域考核,并将现金流回款纳入高管的考核指标。黄其森曾表示,“今年我们最看重的现金流回款,把这个任务下达到各个城市公司,每个人奖金以回款来考核。”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黄其森在内部制定硬性的KPI指标,规定“今年任务两次完不成就走人”。
通过多种举措,泰禾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得到改善,同样得到优化的还有其负债水平。中报显示,上半年,泰禾的资产负债率较2018年末下降2.28%,至84.6%;净负债率较2018年末大幅下降126.15%,负债水平明显优化。与此同时,其有息负债大幅减少,2018年末是1376.2亿元,2019年中则降至1104亿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80118.html